其实是一意念,或者一影子,现在不读书了,眼成了摆设。依旧是灯,朦胧的昏暗和些许的……
跟了我近二十年,一般的没模样,一般的没出息,只有默默的光,岂是时尚能比。十块钱在一旧货摊上磨来,当初也算的一流的家用电器。后来坏了,有一窟窿,就顺着这窟窿,看了许多的宏观和微观,也知道世界基本是圆的。
家人扔了,换了新的,有变幻光的那种,模样也俊了。但不读了,或者读不进了。觉得几案还是旧的,报一摞摞、书胡乱躺着,就如我也胡乱躺着,和书说话累,就和自己较劲。还是灯好,至少可以照着许多,也照着我的空洞。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自古传诵之精神,也造就了多少饱学大儒。其实,觉得无非是一阶段或者过程,就如量变之积聚。真正的读是为了不读,一切都幻化为精神,融化了,心与书不分,互为彼此,何来读与不读。纵是随手拈来,也心目了然,浮想连翩。这几乎就是质的显现,心仪所在,何处不为明镜似的。
灯依旧陪我,而我始终进不去油盐。不是盛不了,而是不愿盛。加之有IT产品,仅仅是指头的功夫,便大事尽其收览。但总觉得,读网络始终不如其原始的载体,至少有心理的隔阂,有视觉的误差。不相信这种事实,又不得不面对这种事实。
无辜的灯,陪了我,我不辜负谁辜负。
树叶飘落/对小草说/看我在空中的姿态/特别夕阳的余晖斜照/闪烁的叶面和神经的跳跃/继续那盏灯吧/那种橘黄色的温柔/让我微笑对着地面。
今夜,清凉如水,熄灭读书灯,满身都是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