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关于生活教育的讨论(三)

写作者:风刀幽明     日记本: 逝者如斯夫

日期:2007年03月27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59

  关于生活教育的讨论(三)
  
  16、问:生活的本质是什么?
  答: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的哲学都以生活作为研究对象,但他们对“生活”的理解不同。
  费尔巴哈所理解的“生活”本质上是市民社会的生活。在费尔巴哈看来,“生活”即是利己行为以及日常生活,即是对快乐与幸福的追求本身,即是享受“爱”。然而所有这一切在马克思看来只是市民社会的生活,而不是一切社会形态的生活,尤其不是“人类社会”的生活。
  马克思特别强调的不是宗教生活,而是生产生活。在马克思看来,生产生命的活动是人之“生活”的实质。生产成为生成“生活”的根本。马克思认为“生活”即是人不断创造自身的活动本身。由人的生产的全面性规定了人的生活是一种全面的生活。宗教生活只是全面生活中的一个侧面,这一侧面同其他侧面一样,是由生产决定的。
  17、问:生活的主体是什么?
  答:生活的主体是生产实践中的人。从人的生产活动中考察人,把人和人、人和自然的关系都奠基于生产活动和实践活动之上。
  18、问:怎样检查自已的生活哲学?
  答:心理学家游干桂指出,每个人都在寻找工作基点——也就是说,做这件事开心在哪里?有人一辈子在工作,可是因为开心好像并没有在工作。游干桂说:“绝对要避免一辈子工作,但一辈子在哭泣。”所以他给现代人的座右铭是适可而止,量力而为,来日方长。游干桂说:“人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也就是做得到我做,做不到就算了”。为了平衡,生活中很多需要有所取舍。罗益强过去在飞利浦工作时就主张,工作人应该要给家庭合理的时间,不能用“我要工作”要周遭的人都跟他一起上班。以他本身来讲,对打高尔夫就没那么迷,因为他很清楚他的工作已经占据太多时间,周末再去打高尔夫,那给家庭就更少时间了。
  19、问:生活教育是谁提出来的?
  答:“生活教育”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其内涵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具体包括三方面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
  20、问:生活教育对当前课程改革有哪些启示?
  答:(一)“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其内涵十分丰富,强调的是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联系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的教学应如陶行知主张的:人们应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去,在生活的矛盾中和斗争中去选择和接受“向前向上”的“好生活”。科学教育在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从便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出发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应避免过去从知识体系出发的做法。
   (二)“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又一重要主张,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陶行知先生认为: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已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就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而不是各不相谋的的过程。同时,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教的方法根据学生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结合新课标的新观念,新思想,这对科学教育也具有有益的启示:
   1、科学教育要求“在劳力上劳心”——让学生自主探究。
   陶行知先生认为:“行是知之始”。科学教育中教师应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根据教材和学生心理特征,运用现代认知理论,创设情景。教学中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尽可能的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让其在观察、实验、调查、参观等实践活动中,主体参预自主探究。从而,获取新知识,养成独立思考、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严谨推理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为后续学习作准备。
   (1)在探究活动中习得知识。
   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提供更丰富的源于生活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进行实验等探究活动,师生共同创设引导发现概念、定理、解决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以实验为主要手段,辅以查阅资料(阅读课本、查阅工具书等),参预探究问题的全过程,得出结论,用结论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不仅学到了适用于这些问题的新知识,而且还可以学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让其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2)在交流研讨中习得知识。
   抓住问题争论点、认知关键点,在实践的基础上,师生交流研讨,这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又一突破点。通过互相交流、补充、启发,甚至形成争辩,使学生认识事物,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概念来,由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例如:教学《沉和浮》时,通过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铝块在空气中和水中时弹簧称读数不同,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教师适时质疑问难适度点拔,让学生从中悟出原因,明白浸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2、科学教育要求“有教先学”。
  “有教先学”即“以教人者教已”,或者说教人者先教自己。这对当前新课程改革出具有现实意义。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面临的是全新的思想和内容,要贯彻落实好新课标教师得先做好学生,教人者要“为教而学”,即先明了所教对象为什么而学、要学什么、怎么学。教师首先要通过学习与比较,明白新课标对我们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这与过去我们一贯的做法本质区别是什么?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指导我们实践新课标,在行动中贯彻落实好新课标。
  21、问:为什么说瑜珈是一种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
  答:瑜珈提倡身心并修,节制饮食。瑜珈把食物分为三种:惰性食物、悦性食物、变性食物。惰性食物容易引起人的怠慢、迟钝、疾病,例如油炸食物和肉类;悦性食物富于营养,很少使用香料和调味品,例如疏菜、水果、谷物、豆类;变性食物,使用调料改变原味的食物。
  
  
  
  

完成时间:2007.03.27 11:11:14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8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