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金钱”与“文字”的断想

写作者:寒鸦     日记本: 寒鸦世界

日期:2007年03月23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45

  在家的时候和妻子一起唠嗑,妻子说得最多的话题是:谁家的儿子在外面打工发了大财,大把大把的钱寄回来,让邻居之间很是羡慕。谁家的男人做生意赚了猛钱,一件一件的电器往家里搬。妯娌之间一起上街,就他女人走路的姿态最横,胸挺得最高。妻言下之意,“癞蛤蟆”吃“萤火虫”,我自心里明亮。我能做的只是陪着笑脸听她说完,而且还不能有厌倦之色。
  
   妻子毕竟呆在一个小天地,大把大把的钱的概念不言而喻。我常年生活在经济更为发达的城市中,见过的有钱人也就更多,见过的大款也不在少数。穿名牌,开名车,住别墅,包小蜜。钱到什么样的数目叫作大把大把,自然和妻子的准则不一样。只是耳闻的富豪大款,自己姑且听之姑且看之,一笑带过,于我心态上没什么影响。如果是熟睹的朋友同学,哪天突然驾车眩在我公司面前,一副熟络近人的表情,请我吃饭消费。这时候无论自己装作怎么不在乎的清高,心里总是有莫名的自卑和消沉的。
  
   和平的年代,经济的社会,人们更多的把眼光放在钱上面,更多的话题围绕着钱来展开,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创造物质财富上,这点是合乎逻辑的。没有哪个年代能像现在一样,更能体现在着钱的直观形式的奢侈和意识形式的骄傲。往往那些一夜暴富的大款,虽然你可以笑话他品位上还有点庸俗,但却无法否认他神态上的倨傲和行动上的自信。这就是来源于经济上的一种强有力的支撑:因为我有钱。
  
   往往看到这想到这,我是自卑的。我一直跟“钱多”的境况无缘。打我祖宗几代起,就是最穷苦最草根的农民,到我这一代,有过之而无不及。外在的因素注定我没有机遇赚到大把大把的钱,内在的性格也总是与“钱”的“橄榄枝”失之交臂。个性上的封闭、自卑、懦弱等等,都是防碍赚钱的“天敌”,于是受穷也就在所难免了。
  
   人总是喜欢找一种平衡,往往物质财富欠缺的人,会去创造精神上的财富来慰籍自己,我似乎也算这类人。“文章憎达命”,就是这个道理吧。这样的例子好象还不是少数,许多流传千古的作品,作者都是在穷困潦倒的时候写出来的,《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如是,《聊斋志异》的蒲松龄亦如是。试想他们都是过着一种富贵膏腴的生活,还能写出这样伟大的作品吗?还真值得商榷。或者可以用一句唯心论的话来解释:“上帝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为你开启一扇窗”。
  
   我有时候也质疑自己:我这样辛勤地写作,原由是什么?我这样执着地求索,动力是什么?我始终无法为自己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如果说开始的时候我还有点异想天开,想通过文字的途径来改变的命运和生存状况的话,那么现在则务实多了,创造文字的动机,更多是出于一份难以割舍的依恋情结和日益积累的爱好习惯。但我得承认自己的内心上又不完全如此,不是真的可以远离红尘的诱惑和澹泊现实的名利。我没有陶渊明那样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南上种菊花,终老山林”的毅力,也唱不出杜工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高调,自己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于是好多时候自己的思考是紊乱的模糊的,或者什么都想了,或者什么都没想,只是这敲打文字的习惯始终坚持下来,如同一日三餐的饮食,忽然间少了一两餐,虽然于身体无大碍,但心里总是不踏实。
  
   日子还得一天天的过,诱惑依然存在,于是自卑也依然存在。文字依然存在,于是思考也依然存在,还是甘于这份凡人的生活吧!或者哪一天机遇来了,加入创造物质财富的行列,而冷落这跟随已久的文字情人,也未必不可能。或者哪一天实现了目标,文字可以换成满足我经济上的食粮,命运因此而改变,那当然是最理想的。
  
   结局如何?只有天知道......

完成时间:2007.03.23 20:01:21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6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