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道德之我见

写作者:风刀幽明     日记本: 逝者如斯夫

日期:2007年03月09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289

   近日来“道德”这两个字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什么是道德?应当来说教师是最明白不过的,可是每日巡查触目所及的却是给我相反的印象:有一个班讲台上有两个大脚印,我是第七节课发现的,肯定是昨天晚上学生踩上去调电视节目留下的,那么,前六节课上课的老师为什么视而不见呢?这些老师懂得什么是道德吗?
   也许,那些老师会认为,他只是个科任老师,只负责上课,教室卫生他不管。我不禁在心里长叹,这些老师难道不是经我国大学教育过的人才吗?为什么道德感如此浅薄?
   也许,有人会认为,谈什么道德?道德能值几个钱?
   也许,有人会认为,道德是讲给学生听的,教师要什么道德?
   我也曾召集德育会议,当我大讲、特讲师德时,我发现好些老师心不大焉的样子,他们不时看看手表或手机,示意我早点散会。我开始在内心深处意识到教师的灵魂早已不那么向往光明了,心已蒙尘,情何以勘?
   昨天晚上,我找出老子的《道德经》来读,体会到道德的概念要重新更正了。
   道,是指大自然的法则。朱子云:“道犹路也,人之所共同也”。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之理,故谓之道。我曾问学生:世间舍已为人者约占百分之几?学生答:1%左右。我答:舍已为人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舍已为“亲人”,另一种是舍已为“陌生人”。比如说,世间的父母为子女,这种舍已为“人”者约占百分之几?学生答:95%以上。由此可见,世间的道,在人则化为道心、道情、道义,其本质是仁爱,是舍已为人。由舍已为“亲人、爱人、友人”直至舍已为“天下人”。世间人之父母心,几乎是人皆有之。悟到这一层,就会生出感恩心、仁爱心。那种认为舍已为人者只有1%的人,其实他们是要求大家舍已为“陌生人”,是偏离了道的本义。
   德,是指修道所得的境界。人的灵魂,要么上升,要么下坠。上升的灵魂,日惭光明;下坠的灵魂,日惭灰暗。人一生对生活的看法,总是沿着上升或下坠这两条轨迹在运行。修道所得,应当是不断使灵魂调整上升的结果。
   道,至大无外,至小无内。悟道者,应当是个大气的人。胸襟宽广,心量远大。只有大气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大气的学生。上课的老师连讲台上的脚印都不管,足见其心量、胸襟之小。仁爱不肯多施一点,好事不肯多做一点,将自已的灵魂挤压在极小的私自空间里,哪里可以找到生活的激情和内心的光明?
   德,内外和谐,心境祥和。胸纳天地,心及古今。驱除心头的阴暗,奔赴灵魂的光明。
   心中装有多大的道义,铁肩就能承多大的责任。有道心,才能有道情;讲道情,才能有道性;循道性,才能有道义。
   修道于心,积德于行。道德之本义,道心在内、德行在外,内外统一。

完成时间:2007.03.09 08:35:16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4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