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作以来我一直记住了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和家长的接触中,他们常常叹气:怎么我的孩子就是不喜欢呢?叫他做这个不喜欢,做那个也不喜欢。刚开始的时候,我跟家长说:那再试试其他,总能找到兴趣的。
那时候,只觉得自己说得是对的,那么多的事物孩子总有感兴趣的吧。直到我做了母亲,在和自己女儿的相处中,才发现自己以前的话很苍白,对于一般的家长来说实际上没有任何帮助,而兴趣其实也是需要用心培养的。
女儿一直很胆小,这种现象直到04年才开始改善。这之前我做了很多努力,说得最多的话是:“去试试,没试过你怎么知道自己不喜欢呢?”“去试试,没试过你怎么知道不行呢?”“去试试,没试过你怎么知道自己会害怕呢?”一开始女儿不为所动,但为了让她变得大胆些,我仍然坚持着说,充满信心的说。时间久了,女儿终于蠢蠢欲动。
而这中间的转变是很漫长的,所以作为家长首先第一点就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对自己的孩子要有足够的信心。
当孩子有一点转变,伸出他的触角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鼓励、欣赏、发现。要知道接触一样新的事物其实是要很大的勇气的,对于我们大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对于一些胆小的孩子。所以当孩子终于愿意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切不可以为万事大吉,可以顺其自然了。其实,培养兴趣才刚刚开始。
这以后要关注孩子事情做得怎么样,要发现他的进步,鼓励他并让这种鼓励成为一种动力;要欣赏他在做事情时的某些亮点,而这些亮点可能可以辐射到其他的范围;要发现他的困难,并引导他找到解决的方法……
我家女儿现在做什么事情都愿意去试了,她会说:“妈妈,没试过怎么知道喜不喜欢,对不对?”所以她总是愿意尝试很多东西。在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变得很喜欢。比如:喜欢这个老师,喜欢小朋友,因为自己进步快,因为好玩,因为妈妈说“学点东西总是有用的”……
这些我觉得都是蛮有用的,也一直慢慢介绍给自己的家长。但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持之以恒我做不到。比如:甜甜学围棋学了三个多月了,一直以极大的热情在学习。但是现在越来越难,作业也多了点,所以觉得吃力了。以前,我说请假,她是怎么都不同意的。但现在她自己想休息。
我突然就不知道怎么办,拿不定主意。想先鼓励鼓励,看能不能克服困难。如果不行的话,我打算让她休息,过了疲劳期,如果以后想学了就再继续学习。
原本是想好好写的,但假期里都“不事生产”。居然是随笔、反思、叙事……都不象,那就算是日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