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教书的人跟读书的人一样迂腐,最舍不得丢的就是几本破书。前年搬家时,跟人家开玩笑说:家中除了三口人是旧的其余的家具全是新的。唯独一些书舍不得丢。还不厌其烦地从旧居把它们弄到新居。特意做了一个大书柜。我和老公一人一半。儿子的卧室里也替他做了一个书柜。快过年了,在家打扫卫生,清理东西,把散落在家中各处的书收集拢来,准备放进书柜中去,可哪里还装得下去?书柜里也有点乱七八糟了,有时候要找的东西半天都找不到。看来不分门别类地清理一下是不行的,这书柜一清就是一天。
也不记得教育局从哪年起每年要发四五本教育专著让大家读,加上不时地搞岗培,这书一发也是一大堆,还有我平时也好买书,统统往书柜里塞。不知不觉中,书柜就满了。
首先,我想的是将一些教育专著从柜中清出来。那些教育专著因为每年都要考试,大都是在考试之前囫囵吞枣地扫几眼,对那些空洞的说教,枯燥的理论实在是不感冒,所以印象都不太深。奈何人家是大师而我只不过是教书匠,像我这种人是缺乏成为大师的心智和底气的,所以只好亦步亦趋,步人后尘。因此,学习充电是必不可少的。但对于有的书还是有点印象,像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步曲》,李镇西的《民主与教育》,还有《陶行之教育学》,《赏识你的学生》,《教育的智慧》等,这些书还是值得一看。将这几本留下,以备不时之需 。
接着将我的专业方面的书藉和相关资料整理放在一起。从前自觉做的读书笔记居然不少。这些书实在太多,有的书恐怕以前学过之后就再也没翻过了。撤掉一些用不着的,还是装了两格。
再将所有的名著整理放在一块,这些书虽说都已看过,但一本也不能丢,经典的东西永远不会过时。
还有什么《古文观止》《四书五经》《诗经》《唐诗宋词元曲》《李清照李煜诗词》《声律启蒙》统统留下。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何为这些古典的东西很感兴趣,也不时翻来看看, 这些书中好多章节我现在还能背得出来。
由于喜欢胡乱涂鸦,从前总是不停地买一些字帖,书法艺术之类的书籍研读,一清书柜,居然有二三十本,我记得有两本《芥子园画谱》我还是托人从外地买来的。在这方面虽没成什么气候,但那种学习过程那种自我陶醉的感觉,倒是很值得回味,而且得到不少的书画之外的领悟,当年也有过好几个经常坐在一起谈论书画的朋友,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只是现在已然没有了当年的那种心情。
陆续地买了不少电脑方面的书籍,这些一律往老公的那边塞。
剩下的全是我平时买着看了玩的书,我很喜欢,放在一起。
撤掉很多书后,装来装去还是装不下,怎么办?最后决定将书横的叠起来再塞进去,这样可以很好地利用所有的空间。解决了存在的问题。
有趣的是,清来清去,找出了两封当年老公写给我的情书,翻开来一读,不由得暗自发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