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农历狗年最后的朗月,腊月的十五--在立春的前两天。
一轮孤月写在幽深的冬夜里,四周环绕着层次很分明月晕,向外缘逐渐淡去,辐射着清冷的月华。这令无数骚人墨客神魂颠倒的朗月在这个季节失去了以往的神圣--虽然还挂着那一副光环。地下的人被冻得没有了心情,再也不会有人象夏夜一样的举一盏清茶在月下乘凉。或许是在为了生计而疲于奔命,抑或是为了权势而钩心斗角,再或是在气急败坏的赚钱,还是在死去活来的爱恋....被冷淡的月不计较这些。它豁达,坦荡。因此也就有了“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褒奖。
月永远是孤寂的,与太阳比邻而居,却分属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在它朗月照乾坤的时候,连星星都远远的隐匿了,难怪唐朝的老李感叹:“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千古一月,各自的感受却大相径庭。
依稀记得赵匡胤有诗云:“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好像为此还给他带来很大的麻烦。初读这诗,还是在刚步入社会的时候,一个月朗星稀的静夜,一个人趿拉着拖鞋,向黑龙江边走去,那很硬的拖鞋在谧静的夏夜撞击出很大的声响。
黑色江水湍急的向下游泻去,这情景能激起伟人挥就一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用拈指,时光却流去30年了。而朗月,却如昨夜的梦境一般的迷茫...
仰望高挂的银盘,联想到前不久好友问候的短信,席间匆匆答复说;“在下的生意如月中天”可这却拖累好友立即打来电话,那段焦急的问讯:“你怎么了?”
只好再详细的解解刚才那句话的含意,就是说还尚未到如日中天的时候,只能算勉强的“吃小康”了,弄得那边的好友一阵狂笑。
月,不在意寒暑的交替,也不会患得患失,依旧还是秦时的同一轮明月,可叹却不能守望汉时的雄关了,这或许有些苍凉,有些悲壮。今晚的我真的是杞人忧天,大概这属于吴刚、嫦娥、玉兔的清凉天体正在休闲吧?
月下。飘过一架飞往俄罗斯的民航客机。机尾划出一条笔直的白线,立刻就凝固在黯淡的夜空中 。
我也不敢再想了,因为,北纬43度的夜晚还是相当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