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我们时代的“踏歌行”在哪里?

写作者:枉凝一眉     日记本: 月光的分量

日期:2006年12月19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544

  
  现在的孩子,不缺少影视唱方面的偶像。一拨一拨,随大溜或不随大溜,孩子卧室的墙壁上以及随身的装备物件上,就张扬和附着着自己的梦里情怀。不加掩饰。让父母担忧或不拟担忧。
  其实,何必如临大敌?
  那些“偶像”,转眼就“红颜已老”或者被绯闻打倒在地,代之以新人辈出,长江后浪推前浪,眼花缭乱,耳膜鼓嘈,乱哄哄,你方下台,他方登场。
  “怎么该怎么该?”
  ——为什么要强调、批判他的符号化和没有实际意义。
  然而,打造所谓心灵的原始的感动,确实是艺术创造应尽的历史使命。谁去引领?在这么一个物欲横流,数字化的时代。任什么事,不抓紧就失之交臂。相反地,赶上迎合潮流,则一夜成名,大红大紫,大获其利。
  当然,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那些流行歌曲,因为无遮无拦,无所惧怕,直抒胸臆,自我、个性、张扬,甚至很“宽带”,将你的心事他的念想,一古脑儿抖搂出来。它的旋律、韵味、节奏或许有弯弯曲曲时,却不忸怩作态,是一竿子插到底的意思。
  问题是文化快餐终究没有后劲!
  所谓传统、民族的歌曲恰恰又较着劲儿似的,竭力地追求高水准,专业化,消逝了它的传唱性。
  大家都不会唱得歌还有什么魅力,生命力和市场?真笨!
  唉!我们时代的“踏歌”,行在哪里?
  呵呵!笔者毫无专业水准,也无意褒贬哪个。无病呻吟呢!
  ——想唱就唱吧!
  

完成时间:2006.12.19 09:32:01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0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