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末文艺2003∽2004学年第二学期第六期
承办单位:校广播台、成教院团委
责任编辑:王纪恩老师
编辑:申燕凯 播音:申燕凯 张凌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 劈柴, 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 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 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也愿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读着这优美的诗句,我们不能不怀念它的作者,一个活在童话世界里的诗人:海子。
海子,当代青年诗人,原名查海生,1964年生于安徽省安庆城外的高河查湾。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创作。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 3月26日在河北省山海关卧轨自杀。海子一生,凭着辉煌的天才,奇迹般的创造力和敏锐的直觉,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包括诗歌、小说、剧本等大量的文学作品。海子曾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特别奖(1986)、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1988)。海子的部分作品已被收入近20种诗歌选集,但他的大部分作品尚待整理出版。
十五年前的今天, 1989年3月26日,年仅25岁的他采用极端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有人说他的离开是一种逃离,一个精神史上的壮烈事件,也可以视作一种自然变故。“春天.万物生长,诗人死亡”,苇岸的悼诗隐约表达了这种意思。
诗人,是“人类的儿童”,因为他们都是天真、善良的。 海子,就是这些儿童中的天使,他一直生活在理想的童话国度里,用他真挚、亲柔、明丽的笔触为我们将他博爱的胸怀展现,他热爱的这个尘世,温暖而甜美,他为陌生人祝福。在他的心中,“幸福”是田园牧歌的主题,属于未来,属于幻想。他把逃逸当成美和希望之所在的同时却又表达了只能神往而不能身往的遁世隐情。
诗人,海子,他天真而又单纯的追求着自己“桃花源”的理想世界,陶渊明似的理想生活。他曾经沉默的活在这个纷乱现实的世界中,他在他的斗室里曾经孤凄而又执著的在精神领域上做着最高层次的追求和表白,在他的眼睛里“诗就是那把自由和沉默还给人类的东西。”
诗人,海子,他始终是现代意义上的一位“麦田里的守望者”,在他的面前曾经有很多执著的为了梦想而倒下的先贤,他带着一种心灵深处麦田气质的语言,在蓝天白云下的麦海中奔跑,在麦浪中歌唱,他把所有的青春、激情、希望播种在这块春天来临的土地里,然而,他却离去。
诗人,海子,他始终没有在现实中找到他的一席理想之地,于是,他选择了在极度平衡中的逃离方式,他带着自己那颗圣洁的心,博爱的胸怀,将自己天使的肉身碾碎,而难以碾碎的是那些飞扬的诗歌和他颤栗的灵魂。
诗人,海子,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土地王
怀念:尸体是泥土的再次开始
尸体不是愤怒也不是疾病
其中包含着疲倦、忧伤和天才
这是海子1987年的作品。诗人海子的死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之一。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将越来越清楚地看到,1989年3 月26日黄昏,我们失去了一位多么珍贵的朋友。失去一位真正的朋友意味着失去一个伟大的灵感,失去一个梦,失去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失去一个回声,对于我们,海子是一个天才,而对于他自己,则他永远是一个孤独的“王”,一个“物质的短暂情人”,一个“乡村知识分子”。海子只生活了25年,他的文学创作大概只持续了7 年,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里,他象一颗年轻的星宿,争分夺秒地燃烧,然后突然爆炸。
这是一首诗人陆新生纪念海子所做的诗:空杯子、海子、秋月
空杯子、海子、秋月
海子,我多难的
兄弟
你怎样饮干你的空杯子
象吞下你撕碎的诗行
在八月还没来时
又从记忆深处吐出
一种不幸
父亲额际的鞭子弯了
母亲脊背的祈祷折了
而你泪水全无的心海
飘荡的空杯子里
已涨满了什么
海子,我多难的
兄弟
未曾邂逅 你只身打马
到草原那边去了
明月还能见到你吗
琴声还陪你呜咽吗
影子推倒了生命
三月挑起绿色挽联
你秋月高悬的诗心
映照千年岁月
海子,我多难的
兄弟
弦月已弹响安魂曲
为你的勇敢你的圣洁
在你搏击如鹰的秋的草原
涌动着敬慕的眼睛
只是,该把那只空杯子
交给谁
诗人的存在与诗歌的存在并非毫不相关,但即使再为亲密,它们也是在各自成熟后而独立特行。诗人可以死亡,而诗歌的呼喊,甚至是嚎叫却永不停息。“我看见这一代人的杰出头脑毁于疯狂”,金斯伯格的诗句正暗示了这样的看法:让那些破败诗人去吧,我们只要他们高度疯狂之时遗留的光彩眩目的语词。所以,我对诗歌诠释的进路充满难以言明的渴望,尽管我深知这也有走另一个极端之嫌,但或许惟有如此,我们才能找寻到诗歌诞生之前的面容。诗歌未必是悲剧性质的,那些从黑森林飞出的幽灵照样可以身披阳光,山海关的贫瘠土壤因为浸染了诗人的热血,也照样可以绽开桃花与春天。我们应该坦然面对海子1989年的逃离,但他的诗歌并没有跟随而去,诗歌不死,15年来,它历经劫难,却依然可让我们虔诚期待。于此,对海子的祭奠,也依然可以视作对一种神圣诗歌复兴仪式的降临的热切呼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