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叹!

写作者:怿雨     日记本: 窗边的黄昏

日期:2006年11月30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03

  我们一行乘坐“桑塔拉”从县城出发,在公路上行驶不久就转上了乡间小路。本以为崎岖不平,格外颠簸的。竟然是很平坦的水泥路,正感叹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车子又转上一个小河堤,还没有感觉到颠簸,车子已下坡开进了一所小学的大门——今天的目的地,接受我们检查的一所“村小”。
  这是一所希望小学,是省军区出资建成的。全校六个年级,六个班。一位校长,一位教导主任,八位老师。老师平均年龄52岁(因为是全镇最偏僻的一所小学,没有一个年轻教师愿意调到这里.因此守侯在这里的都是家就住在附近的老年教师)。这些情况是在出发前就从领队的领导那了解到了。因此,没有任何获得意外惊喜的思想准备。
  但是,依照工作安排我们还是要听课、看备课、看作业批改。一切都按“规矩”来。
  因为我教的是六年级语文,所以主动请缨听六年级的语文课。
  为了表示礼貌,我提前走进教室。上课了,随着铃声而至的是一位我早在路上就依据电视剧里山村小学老师的形象构思好的老师的样子。真是惊人的神似!
  清瘦的身材,一身“讲究”的但是早已不再时尚的西服,头发黑白参半,额头上刀刻似的皱纹。左手捧着几本书,右手捏着一副老花镜,迈着儒雅的步子,慎重地走进教室来。
  他刚在讲台前站定,班长就朗声喊了“起立”,我赶紧与同学们一起站了起来。他没有立即与学生问好,而是朝我微笑着点点了头,然后才大声地与同学们问好。
  上课开始了,我听到的不是浓重的乡音,而是虽不十分准确但却一定是普通话的发音。这是我决没有想到的,记得我刚参加工作不久也曾听过一位乡村老师上课,当时那节课上除了个别与普通话音恰巧相同的字音外,其余的全是乡音土语。今天也有这样的思想准备。然而,我听到的却是显然已经说得很习惯了的普通话!
  其实,像他这样年龄的老师,在我们这个穷困的苏北农村,尤其是这样偏僻的“村小”,更多的是不会说普通话的老师。就是比他年轻很多,但是不会用普通话教学的也有很多,可是他——这位即将退休的老教师,竟然这样努力地跟同学说普通话!后来我了解到:他也是前几年,才努力学说普通话的。那是他去城里听课,看城里的老师和同学都说普通话;看电视时听到的也是普通话;又听村里打工回来的人说,到外面,人家听不懂发言。于是他就决定学说普通话,用普通话教学,让自己的学生都会说普通话!这是一位在全镇最偏僻小学从教的教师,这是一位民办教师转正的非师范毕业的教师,这是一位即将退休的教师啊!这震撼让我的视线模糊了。
  这一节课,我像他的学生一样——用崇拜的目光看着他,恭恭敬敬地听他讲课。如果不是担心打扰他的课,我真想与同学们一起举手发言!
  看着他持重的举手投足,聆听他语重心长的话语......透过我一阵一阵的泪雾,眼前的他已幻化为一支正在燃烧的红烛——虽已燃去大半,但那烛光仍是那样的熠熠生辉!

完成时间:2006.11.30 20:54:12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0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