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集团灭亡后,大臣们推荐刘邦与姬妾薄姬生的第四个儿子代王刘恒入主未央宫,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汉文帝。
汉文帝刘恒从小受到刘邦冷落,母子长期戍守边疆。因此,他养成了仁孝宽厚的性格。即位后,他采取了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清静无为的政策,社会经济逐渐得到了发展,国力也增强起来,开启了“文景之治”的繁荣局面。汉文帝一生祟尚节俭,以孝治天下,推行了古代中国最早关于老年人的福利保障制度,体现了文帝的爱民之心,同时安抚了百姓。
汉文帝废除了自秦朝开始的连坐刑罚,后来又废除了肉刑(分黥、劓和斩左右指三种),认为残酷的肉刑伤害了人格尊严,历史上对此有很高的评价,是刑罚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历史进步。
当然,汉文帝废除肉刑是由一个具体案件引起的。前167年,西汉一个诸侯国齐国的太仓令淳于意精通医术,但为一个上级官员的妻子治病时,因病人病情太重,没有医好。那官员倚仗权势诬告淳于意医死了他的妻子,淳于意有口难辩,被判处了肉刑。在去长安受刑前,淳于意叹息自己没有儿子,痛骂女儿不能替他申冤。最小的女儿缇萦听后二话没说跟着父亲的囚车来到长安,跪在宫门外为父鸣冤。汉文帝看完缇萦的奏章十分同情,决定废除肉刑。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缇萦舍身救父的典故。东汉史学家班固有诗赞道:“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太仓令有罪,就逮长安城。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汉文帝对待南越问题上,采取了招抚的妥协政策,南越王赵佗对汉称臣。直到汉武帝时,正式用兵统一了南越地区。
汉文帝死后,他的儿子刘启继位,就是汉景帝。景帝继续推行其父汉文帝的各项统治措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汉景帝时平定了“七国之乱”,进一步削弱了诸侯王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文景时期,对匈奴采取修筑城邑,迁民实边;发展养马业,建立骑兵部队;实行和亲政策,尽量避免战争等措施积极防御,为国家发展创造条件。经过文景两帝几十年来的励精图治,汉朝国内安定,国富粮足,为以后汉武帝大一统局面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和物质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