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跟着”鸣笛上北大 (十二)

写作者:zimalian     日记本: 红颜心路

日期:2006年11月29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615

  
   鸣笛(何谓现代?):
  
   现代是一个表明时间的词。但自从有了人,又有谁不是生活在“现代”? 一直在用这个词,这个词什么时候出现的?什么意思?何谓现代生活?
  
   据说这个词的出现是随着西方文明的出现才产生并迅速传遍全球的,时间大约在
  19世纪中叶。通过尼采的悉心观察,一种重复着的、有着宗教色彩和敬畏心理的“晨
  祷”已经被充满新奇的、世俗化的和自由而朴素的“晨报”所代替。我们把一周的称
  呼叫“礼拜”好象就是这样来的。因为那时礼拜一至礼拜六属于工作日,是神圣的,而只有礼拜天是属于自家的,当然归于世俗之列。
  
   人们认为20世纪将是一种理性的、人类最光明的时代。遗憾这种情况没有出现。
  如今反思起来,20世纪却是冷战不断以及接连因为民族、宗教特别是资源引起的战争
  所替代。
  
   过去与现代究竟怎么区别?现在物质生活的丰裕程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古人
  没有上过网、坐过车更没有看过电视,这个好理解。但从“道”与“器”来看,古往
  今来,人类面对的基本问题都没有变,比如生老病死、尊严、道德、和谐……说明器
  有别而道无别。
  
   西方有人是这样定义的:“现代生活意味着人类在最低水准上的统一;生命的完
  全空虚;无聊的自我;不朽的学说;没有从容、专注、崇高、淡泊。除了工作与休闲
  ,没有个体与民族,只有孤独的一群”。那么,试问,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
  好象一直没有人能够说明白。
  
   后来有人提出生活中最终乃至唯一的标准就是量,因为质也是可以量化的,所以
  还是量。所谓无价之宝,那是一种不可量化的,一旦标价了,哪怕是个天文数字,也
  是有了量的概念。
  
   何谓现代的本质?西方人说,与数字理性统治相关,意义的缺失,道德的契约化
  和自我中心主义。云里雾里。
  
   当前社会是空前的经济盛世,文化产业同时是百花争艳、异常繁荣。但却生出了
  非细菌病毒引起的现代文明病。 现代人的文化趋向是多元化的,任何适合他们的东
  西都可以大行其道。
  
   老师介绍了现代人的13种文化趋向:
  
   1、远离大城市;
   2、独居;
   3、形成小团体
   4、个性化
   5、寻求刺激
   6、追求享受
   7、适度放
   8、过度忙碌
   9、环保意识
   10、关注生活质量
   11、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
   12、女性思维
   13、拒绝成长
  
   呜呼!
  
   回贴:“现代生活意味着人类在最低水准上的统一;生命的完全空虚;无聊的自
  我;不朽的学说;没有从容、专注、崇高、淡泊。除了工作与休闲,没有个体与民族
  ,只有孤独的一群”。
  
   --- 啊呵!(想不到“现代”是这么个解释!)原来有些文明病也是13种现代文
  化趋向的产物了。那还是不要太现代的好!难怪现今的青年人中很多高分底能低素质
  呢,看来有些人是“太过现代了!”
  

完成时间:2006.11.29 01:49:19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9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