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汉历史上,另一个表演了汉民族高尚气节的故事就是苏武牧羊。
苏武,平陵侯苏建之子,官拜中郎将。汉武帝时,大将军卫青和霍去病发动西域战争,大败匈奴单于,致使匈奴一度无力侵扰汉朝边境,并派出使者来求和。此时,由于连年用兵,汉朝人民困乏,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也改变了对匈奴的政策,派遣苏武带领百余人的使团出使匈奴通和。
历尽千辛万苦,苏武等一行人来到了匈奴,面见单于,呈现礼物,完成使命后,等待返回汉朝。但这时却发生一件意外事件,匈奴内部有人想利用这次机会劫持单于母亲到汉朝进行谋反,遂与汉副使张胜进行秘密商量,希望得到赏赐,张胜在没通知苏武的情况下,私自答应并提供财物赞助。但因人告密,事情败露,单于平息了这场叛乱,并把汉使全部扣押。
审讯中,张胜怕死,投降了匈奴。而苏武认为自己是无辜的,以死相争,坚贞不屈。于是,匈奴把他关在阴冷的地窖中,不给他吃不给他喝,苏武就吃雪、吃皮带等解渴充饥。后来,匈奴又把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地区)去放羊,让他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可以回汉朝,言下之意是永无归期。
面对朋友的规劝,以及家人的罹难(大哥和弟弟被迫自杀,母亲去世,妻子改嫁,儿女不知去向),苏武仍然意志坚定,不改初衷,每天手持那根代表汉室朝庭的旌节去放牧,过着食不果腹的牧羊生活。
汉武帝死,汉朝与匈奴政局开始不稳,国力下降,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意愿。继位的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要求放回苏武,但单于谎称苏武已死,机警的使者严词厉色,最终迫使匈奴放回了苏武。
公元前81年,一个白胡须、白头发紧握节杖,步履蹒跚的老人回到了长安,全城的百姓都出来迎接,他就是在匈奴经受了19年磨难的苏武。汉昭帝为了表彰他的功劳,封他为典居国,专管少数民族事务。
苏武牧羊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推崇,它折射出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以及热爱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的高贵品质在历史长河中永远闪耀着光芒,也照亮着后人前行。
附:题苏武牧羊图
元 杨维桢
未入麒麟阁,时时望帝乡。
寄书元有雁,食雪不离羊。
旄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
李陵何以别,涕泪满河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