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让培训活起来
培训,如果仅仅是培训者讲,受训者听,显然不是老师们喜欢的方式。
听几堂专家报告,看几次专题录像,能学到什么呢?专家们未必了解老师真正缺少什么,真正需要什么,专家讲的也未必就是老师们真正感兴趣的。
岳阳市的教师培训采取的是一种“参与式”培训——并不只是培训者起主导作用,参加培训的学员也可以“唱主角”。
怎么让学员们“唱主角”呢?一是专家讲课与学员们的讨论相结合,二是把理论培训与现场说课相结合。
考虑到老师们有“沉默”的习惯,最初的“参与”以讨论为主——上午听课,下午讨论,而且是“强制”式的。要求学员们带着问题去听课,边听边思考。对讨论提出了具体要求:每个学员都要发言,要有发言记录;每组对发言要点进行梳理,写在一张大白纸上,讨论后要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每组还要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对本组的讨论进行综合整理,并作总结性发言。
到讨论的时候发现,老师们不是不爱说、不会说,而是没有给他们充分说的机会。从讨论记录来看,有的老师思考深刻,发言质量高,有的老师没说出什么来。但这种差异不也是资源吗。对“能说”的老师来说,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是对思考的促进,也许就是在这种思考表达的过程中,绽出了思维的火花。对“不能说”的老师来说,倾听的过程就是学习,看到与他人的差距,对自己是一种激励。那么,这一次的“听者”就是下一次的“说者”,这一次的“少语者”就是下一次的“多语者”。
讨论打开了老师们活跃的思维,培训顿时显得热闹生动多了。
“微格教学”大概是岳阳师训工作的创举。
在集中培训期间,每个学员都要上一堂公开课,听课的就是全体学员。我们不是学了很多新的教学理论、新的教学方法吗?现在大家来一盘“实战演练”,看看在教学实践中该如何运用这些新东西,运用得好不好,听大家的评说。这就是所谓理论培训与现场说课相结合。
这堂课的准备极为充分。首先在小组内上,每个人上完后,小组评议,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然后小组推出一堂优质课到培训班去上。这时候,评课者的眼光极为挑剔,讲评的语言十分尖锐。在时还真让上课者下不来台。不过这种经历却给学员们留下了难经磨灭的印记。有学员就说:“开头真的有些怕上讲台,怕失误,更怕同班学员们不留情面的批评。听了几次后,感觉好多了。只有在批评声中才能找到不足和差距,才能不断进步。这是向自己挑战。所以越到后来,大家上课的积极性越高,有时几个人争着上。”
战胜自己是最困难的。参与式培训就是要让老师们积极挑战自己,在挑战中寻求突破,获得超越。
挑战自己的不仅是参加培训的学员,还有岳阳市教科所的“土专家”们。说是“土专家”其实只是他们的自谦,走出去,他们中的不少人是赫赫有名的“洋专家”。葛天普、张金华、张思明、郑冷横、吴群等教研员,在全省有响当当的名气。正是他们担负了教师培训的重要任务。
培训已经打破了“师生”界限,这对授课者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压力。教科所葛天普所长说:“我们不是全知全能,更不是先知先觉。我们鼓励学员们在课堂上与老师进行思想交锋。这对双方都是一种促进。只不过这样一来,上课者来不得半点偷懒。”
“我们喜欢这样的交锋。”语文教研员蒋大光说,“学员敢于思考,边学边思,这是最好的学习,也是他们参加培训的最大收获。培训不只是上课,跟学员面对面的交流其实是最生动最有效的培训,学员从中受益,我们教研员又休何尝不在交流中收获多多。”
有人把岳阳市教科所举办的高级研修班比喻为“黄埔班”,因为这里培训的都是骨干分子和中坚力量。
“现在还没有条件让所有教师都进培训班,‘黄埔班’的学员就成了我撒在全市中小学校的教研种子,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才干,把新课程理念,把研修班上学到的新东西,传播到全市各级中小学校。”郭天普局长这样评价“黄埔班”的学员。
岳阳市东方红小学的程五霞老师就是这样的一粒“种子”。她是学校的数学教研组长,在学校里,她带头上师范课,上汇报课,尽情展示自己在研修班的所学、所见。她特意走进一些数学教师的课堂,问学生,摸情况,搞调查。数学课需要改革的东西太多了。最重要的一点,数学里面缺少想象,刻板的、枯燥的、一陈不变的计算、练习,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有的老师一味求新,过分开放,却闹得课堂无法收敛。她在数学教研组搞了个“数学沙龙”,让全体老师经常讨论一些数学话题,以此活跃教师的思维。她专门带了一个徒弟,让他跟班听课,又让他去听其他老师的课。“转益多师”,徒弟进步很快。现在,数学教研组是学校里最活跃的一个群体。
一次培训不可能解决教师的所有困惑和问题,教学中随时都会生成新的问题。教科所的教研员们没有把自己关在“象牙塔”内,而是主动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把教研的触角伸向教学最前沿。学员们学得好不好,要看他在教学中发挥的好不好。下去看一看,听一听,可以得到很多反馈信息。最重要的是,只有听了课,才有发言权,这样的指导才有针对性,这样的培训才最实在,最有效。不少教研员总是一头扎进学校,连续听几天课,然后才做讲座。
让我们很感兴趣的还是他们的网络培训。
集中培训毕竟照顾不到全体教师,而且开放度不够,互动交流也有限。网络的开放迅捷给了老师们一个很好的平台。岳阳专门建了一个教师网站,在www.0730jk.com里面,注册会员有一万多。教研所还专门培训了一批版主,每个学科都有,版主们积极性很高,自发地组织了不少活动。
有个版主说:“为了营造好这一块网上培训的园地,我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宣传发动,自己带头写帖回帖,所有业余时间都投放在上面。每天,我都要到论坛跟老师们交流,对老师们的发言给予鼓励,对老师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市里的做法还带动了区县和不少学校的积极性。很多学校都开辟了网上教育论坛。
你只要打开岳阳楼区网上教育论坛,就会发现,1~6年级的语文备课室里,教学设计、相关资料非常丰富。围绕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老师们讨论热烈。对老师们困惑的问题,版主多方查找资料,甚至找教材编写专家询问。
教育论坛,既是给老师的资源库,又是老师们的求助热线。
在论坛里,我们看到了一些老师的帖子。有老师说:“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我们有第一手的教育素材。我们的缺陷非常明显——我们缺乏理论素养。我们天天上课,却不知道怎样用理论指导课堂,使其更臻完美。我们有许多上课的方法,却不会总结,使其上升为理论。论坛给了我们很大帮助,让我们学到了很多。”
有老师说:“培训,只对想学习的人才发挥作用。以我们现在的教育现状,要做教育研究很难,要付出很多。但教育,也如我们对待人生一样,你用心地对待她,热爱她,你也会从她身上获得丰厚的回报。因此,我们有必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试一试,如果你以研究的心态来看待每天的教育教学工作,那么一切琐事都会变得有意义有价值。一旦你以主动者的姿态投入教育,而不是被动地应付教学工作时,一切都会变得很有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