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笛(商场如战场 ):
今天由经济学院的教授讲“兵战和商战”----
与“战”联系在一起是先秦时期商鞅的农战,他废除井田制,又实行耕战政策,其变法促进经济发展,奠定秦国富强基础。
与战相连的还有舌战、笔战、心战等,厉害时杀人不见血,温柔时难分胜负。我国最早把商战比作兵战的人物出自甲午战争以前的中山籍思想家郑观应,他对林则徐注重经济,利商护商的举措叹为观止。在他所著《盛世危言》里有句名言:“习兵战不如习商战”,还提出 “商战为主,兵战为末”的主张。兵:指军事,战争。“商场如战场”则应该是个近代颇为时髦的提法,有了古人的东西,其后衍生物便无考证的必要。
兵战和商战都是以功利为目的的竞争,策划、决策、投入的风险,商机和战机一般转瞬即逝,争取利益最大化等等这些方面都说明兵战和商战是相同的,因此他们两个能够相用。但是兵战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而商战的目的是赢得市场,赢得客户,商与战相连,便有胜负之分。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也是中国兵学的奠基之作。其作者,是中国春秋争霸时的孙武。有人说“前不见孙子,后不见孙子”,他被人称为"兵圣"。因为《孙子兵法》所提出的原则和策略,对政治、经济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传说战后的日本靠其起家。世间流传法国军事家拿破仑,在兵败滑铁卢之后,偶然得见《孙子兵法》,无限感慨地说:“如果二十年前能见到《孙子兵法》,历史将会是另外一个结局。”美国最著名的军校──西点军校,一直把《孙子兵法》定为必读教科书;在1990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军队还将《孙子兵法》配备到人手一册,用来武装美国海军陆战队将官,以至一时形成“一位看不见的中国人指挥美国人将取得海湾战争的胜利”的舆论。
军事、经济的管理方法一经同兵法结合并加以创造性、灵活性地运用,便产生了行为艺术。三国演义和解放战争中的案例不胜枚举。
孙子说:“上下同欲者胜”,“将能君不御”!这些战略思想早就被为政者、为官者运用。而“水因地而制流,兵因地而制胜”,“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则知之甚少或灵活性不够。
一是因时制宜。----- 既要先知、先算、先胜,即先发制人、先声夺人、捷足先登、抢抓先机……也要适时使用后发制人、后来居上、看谁笑在最后的怪招。
先知:千只眼观察机遇。老师列举以下6中现象隐示着机遇:现存的不协调;困难与问题;市场与产业结构变化;人口变迁;新知识的推动和观念的更新。
先算:千只手抱住机遇。孙子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庙算:出师打仗乃大事,须于庙堂举行仪式,协商讨论,以测算战争胜负现在一般改为妙算。得算多:有利条件多。多 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有利条件多则胜,有利条件少则败,何况毫无有利条件乎。李嘉诚言语:先算输,后算赢。细想很有道理。
先胜:“先胜而后求战”,因为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二是因地制宜。----- 3招:避实击虚——必攻对方不守之处;避虚击实——如孟良崮战役、海尔进军德国、康师傅及统一方便面进军中国大陆市场等;虚实变化——虚而实之、实而虚之、实而实之、虚而虚之。
三是因人而异。----- 如三国里的批驳法、诱导法、激将法。对顾客的求美、廉、新、实、名、同、奇的心理选择不同的方法,但也要看到不乏求丑、贵、旧的人存在。还有诸如官员普遍讲仁不讲勇、商人讲利不讲信等等。
回贴:汗颜!连“美国最著名的军校──西点军校,都把《孙子兵法》定为必读教科书”我却是第一次在这里了解点滴......今天说的可是孙子兵法精髓之一了?
佩服你随堂记的这么细,中间本有看不懂的,都被你后来注解的简明了许多,多谢,辛苦了 :)
鸣笛:难免挂一漏万,记主要的。恩,精髓是变!
--------------------------------------------
鸣笛(熟读唐诗三百首):
据说曾考证过的唐诗有4.9万首,以人文研究见长的北大又潜心挖掘出2000多首。5万多首已经全部出齐,堆积如山。宋代难以逾越,便改写宋词,据说也达到1.9万首。
唐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古人精选出三百首,也就有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佳句。
唐诗作家多元化。上至帝王将相,下有渔夫樵人,连青楼女子也不例外。可谓群星璀灿,光彩耀人,而且产生了“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两位诗坛巨星。
北大最好的中文教授程先生给我们讲《唐诗鉴赏与现代人文素养提升》。三个专题:唐前诗史回顾;唐诗概况;怀乡与做人。
一堂生动无比、震撼心灵的课程。抑扬顿挫,板书出神!
起码:不说熟读三百首,出国前如果不能背诵2首诗词最好打消出国的念头。
基本:国人有4首诗是必须记住的:《静夜思》,《悯农》,《望月怀远》,《游子吟》。
谨记:世界上最好的诗永远是孟郊的《游子吟》。惟恐迟迟归,所以密密缝!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三个母亲:一是生我养我的母亲;二是给我知识的母校;三是给我尊严和精神的祖国。
慈母的情、大海的情!慈母的心、最纯的金!
老师以这两句话作为结束语,此时只见老师眼中噙着热泪。课后我恳请老师在我的笔记本上亲笔留下了这两句话。
回贴:哇呀!真想不到,时至铜臭熏天的今日,北大竟还有能为唐宋诗词动情落泪的老师?让人敬仰!
保存好那签名,我相信,以后不管什么时候你看到它,都会让你想起老师眼中噙着的那汪净化心灵的热泪 ......
鸣笛:教书育人能够到这个份上,着实难得呢! 我不仅有老师亲笔留下的这两句话,黑板上的我也照下来了,日后会贴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