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今天有人找了点火

写作者:黑鸭子     日记本: 生活的点滴

日期:2006年11月16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03

  到这几天,书店终于开始有慢慢有点条理了。
  
  好不容易中午可以休息一下了,谁知道有一家供应商,没头没脑的就来电话,然后就开始象念经一样的说了半天的话,真是找火。
  
  正好,下午做名片的家伙没按时做好,顺便把火发了过去,呵呵,算他倒霉啦,呵呵。
  
  晚上到朋友这里喝茶,在商务周刊上看到篇文章,顺便就摘抄下来了:
  
   21世纪企业最需要的7种人才
  
   在今天这个快速发展的世界里,更多的人扔有了选择和决策的权利,更多的人需要在不断学习和不断创新中完善自己,也有更多的人拥有了足够使自己施展才能和抱负的空间……大多数的人的工作不再是重复的机械劳动,也不再是单打独斗式的发明与创造,人们需要更多的独立思考、自主决策,也需要更多紧密地与他人沟通、合作。
   在21世纪,现代企业最需要的不仅仅是个体上优秀或只拥某方面特质的“狭义”的人才,而是能够全面适应21世纪竞争的在个人素质、学识和经验、合作与交流、创新与决策等不同方面都拥有足够潜力与修养的“广义”的人才,如果把20世纪企业需要的人才特与21世纪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做一个简单的对比,我们大致可以得到下面这张反差强烈的对照表:
   并不是说20世纪强调的诸如勤奋、踏实等人才特质就不再重要,事实上,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同样会以这些最为基础的个体素质和行为规范为基础。只不过,新的要求更全面也更丰富,审视人才的视角也人单一的个体层面转向了融合个体、团队、组织、社会乃至环境等多个维度,涵盖学习、创新、合作、实践等多种因素的立体视角。
   概括说来,21世纪需要的人才具有7个鲜明的特点:
  
   融会贯通:仅仅勤奋好学,在今天已经远远不够了。因为最好的企业需要的人才都是那些既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又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善地自学和自修,并可以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生少和工作实践,懂得做事与做人的道理的人才。
   创新与实践相结合:从根本上说,价值源于创新,但创新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效力,“为了创新而创新”的倾向是最不可取的。反之,在实践过程里,我们也不能只局限于重复性的工作,而应当时时不忘创新,以创新推动实践,以创新引导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研发出卓越的产品。
   跨领域的综合性人才:21世纪是各学科各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世纪。现代社会和现代企业不但要求我们在某个特定专业拥有深厚的造诣,还要求我们了解甚至通晓相关专业和领域的知识,并善于将来自两个、三个甚至更多领域的技能结合起来,综合应用于具体的问题。
   三商兼高(IQ+EQ+SQ):21世纪的企业强调全面与均衡。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不只要看他的学习成绩或智商(IQ)的高低,而要看他在智商(IQ)、情商(EQ)、灵商(SQ)这三个方面是否达到了均衡发展。
   高智商(IQ, Intelligence Quotient):高智商不但代表着聪明才智,也代表着有创意,善于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高情商(EQ, Emotional Quotient):情商是认识自我、控制情绪、激励自己以及处理人际关系、参与团队合作等相关的个人能力的总称。在高级管理者中情商的重要性是智商重要性的9倍。
   高灵商(SQ, Spirtual Quotient):高灵商代表有正确的价值观,能否分辨是非,甄别真WEI。那些没有正确价值观指引、无法分辨是非黑白的人,其他方面的能力越强,对他们的危害也就越大。
  
   沟通与合作:沟通与合作能力是新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在21世纪,我们需要的是“高情商的合作者”,而不再是孤僻、自傲的“天才”。因为随着全球化、住处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几乎没有哪家企业可以在脱离合作伙伴,脱离市场或是脱离产业环境的情况下独自发展。要想在21世纪取得成功,就必须与分面在世界各地的相关企业、社团乃至政府机构开展密切的合作,这种全球化合作当然离不开出色的交流和沟通能力。
   从事热爱的工作:在全球化的竞争之下,每一个人都要发挥出自己的特长。而发挥特长的最好方法就是根据自己的举、爱好来选择工作---因为只有做自己热爱的工作,才能真心投入,才能在工作的每一天都充满激情和欢笑。这样的人才是最幸福和最快乐的人,他们最容易在事业上最得最大的成功。
   积极乐观:在机遇稍纵即逝的21世纪里,如果不能主动把握机会甚至创造机会,机会也许就再不会降临到你的身边;如果不能主动让别人了解你的能力与才干,你也许就会永远与你必仪的工作无缘。同样的,畏惧失败的人会在失败面前跌倒,并彻底丧失继续尝试的勇气,而乐观向上的人却总能把失败看作自己前进的动力。显然积极乐观的人更容易适应21世纪的竞争环境,更容易在不断提高自己的过程中走向成功。
  对于那些致力于培养优秀人才的高校来说,能否使用21世纪的立体视角,更全面、更透彻地理解新世纪的人才标准,是我们能否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国际竞争环境,能否更好地发挥人才优势的必要前提。
  

完成时间:2006.11.16 23:15:38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8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