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学习外语

写作者:里崖山人     日记本: 暇想

日期:2006年11月14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09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门大开,西学东渐.随之而来的泊来品,内容繁杂,名目繁多.如何在这些光离古怪的事物面前保持自我,鲁迅先生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观点我一向认为是绝对正确的,也是我们对待外来事物的必须的态度.
  中华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外来事物的刺激,同时,外来事物的先进性,也每每促进了民族的发展,比如:胡服骑射,西方的自然科学,民主制度.而且我们今天依然在学习并极力引进西方优秀的文化.
  作为文化交流的必要的工具:语言,也是必须认真学习掌握的.
  但是,如何学习?在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是一定的条件下,如何舍去最小的机会,控制最大的机会成本,这个问题选择是十分关键的.
  在学习外语和学习母语之间,如果用十年的时间学习母语或者学习外语,我相信学习母语的成就一定大于学习外语的成就.如果在本国的语言环境条件下,学习母语用十年的时间,可能使知识渊博,同样用十年的时间学习外语,可能还是高中生的水平吧.而且还是哑巴水平(这点,我相信许多人有同感).
  所以,现在的孩子,尤其是小孩子,包括才开始学说话的时候,与其说一些"拜拜"等儿科级的外语,不如把"千,百,三"多诵读几次.学生在早晨看到老师的时候,说GUDEMAONID的时候,不如认真的行鞠躬礼,说"老师好"!成年人工作阶段,如果以前没有掌握一定的外语水平的情况下,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重新开始学习,因为你已经不是学习的最佳年龄了.
  那什么时间应该学习?应该在什么环境下学习?应该学习外语的什么?
  应该在小学生阶段就开始学习.条件必须在学习母语的同时学习外语.假设掌握外语就是有能力的话,岂不是外国的随便一个什么人都很有能力,荒唐!!!母语是本,必须掌握,只有同时掌握俩门语言,才有可能成为沟通双方的桥梁.
  应该在该语言环境下学习,这样可以事半功倍.比如邓亚萍女士,运动员出身,冠军多多.在美国留学俩年,就可以使用英语阐述北京申奥的文件.简直不可想象.本人也可以说是十年寒窗啊,但是,外语的水平不能提.
  应该学习外语的精华,学会使用外语思考,学习外语中的经典文化,而不是在外国郊区学了几句流行的语言!
  今天读了郑渊洁先生的文章,感到很有道理而且很符合我的观点,所以写了许多,不成熟之处,请博友斧正!
  下附郑先生的文章
  我为什么不学外语
  
   郑渊洁
  
  51岁的我一直不学外语,至今连26个英语字母都认不全。每当朋友向我询问我的电子邮箱时,我都忐忑不安战战兢兢地说出那些蛮文字母,生怕发音不准将朋友给我的邮件误发到拉登的邮箱里。在外语特别是英语成为中国一种时尚的时代,我为什么拒绝学习外语?
  
  我是鼠目寸光的人,沾沾自喜不费吹灰之力就天生拥有的母语,优先拿出自己的全部精力用母语挣钱养家糊口。这个道理比较浅显,使用已经拥有的语言谋生,比另行耗费精力学习另一种语言要占便宜,这叫捷足先登。我使用母语已经能够养家糊口,倘若哪天我利用母语挣钱的能力山穷水尽,我自然会学习外语。但是问题来了,世界上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说汉语的人,如果使用母语汉语都挣不到钱的人,说外语挣钱的能力会逾越外国人?概率不大吧。
  
  看到那么多人放着母语资源不用,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外语,我就窃喜。最好所有中国人都总动员学习外语,这样,所有汉语的盈利权就都归我了。特别是看到家长们不遗余力地让自己的孩子学习外语,甚至不惜以牺牲孩子掌握母语为代价,我就清楚我独家使用汉语挣钱的优势将持续到我的下一代,我的儿子也不学习外语,我甚至怀疑他是北京唯一不会外语只死守母语的年轻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舍近求远。抱着金碗要饭。
  
  用这三句话诠释我不学外语。

完成时间:2006.11.14 16:42:00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8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