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民主湖,就看见一个帖子,曾国平教授将在周六的晚上为本届毕业生做一场演讲。虽说我早在选修课和百家讲坛上就领教过曾教授的风采,但冲着今晚职业规划这个主题,再忙还是要去听听的。
去之前我心里已经预计到场面会很火暴了,但刚进会场的时候还是被吓了一跳。距离演讲正式开始还有一个小时,能容纳600人的大厅已经是座无虚席了,甚至在过道里,窗户上,都站满了人,别说来回走动了,连找个地儿站住了都挺困难的。心里暗自庆幸,幸亏今天没穿高跟鞋,否则要在这个阶梯教室倾斜的地板上一动不动地站上两小时,乖乖,不敢想象哟!
演讲在七点准时开始,是我熟悉的开场白和招牌动作。唯一与往常不同的是,刚一涉及职业规划这个主题,曾教授就抛出了三个问题:我到底要做什么?我到底能做什么?我要怎么做?类似这样的问题,我也曾经问过自己多次了。我相信每一个面临毕业的学生,都会思考这样的问题。说实话,我对曾教授后来列出来的职业规划十步走有点不以为意,感觉教条了,我相信曾教授在做个人规划的时候,也不会这样死板地按部就班地做下来的。只是后来才把这个理论系统化了的。不过他的另外一个观点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平时我们耳熟能详的“摸着石头过河”被他重新诠释过了。他把这句话用于解释很多同学为了逃避就业压力而盲目地选择读研读博的现象上。他强调,摸石头只是手段,如果只是一味地摸石头,而忘记了过河这个目的,那就得不偿失了。呵呵,这个观点倒是很新颖的,下次再和导师就这个问题沟通的时候,又有新论据了哈!
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出来的时候,天空飘起了小雨。忽然想起了四年前的四月一日,也是在这个演讲厅,我和杨也是站在过道里听完了白岩松的演讲,出来的时候被倾盆大雨淋了个透心凉,唯一温暖的,是抱在怀里的那本《痛并快乐着》,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