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读明史笔记——太祖朱元璋洪武朝

写作者:一马平川     日记本: 岁月的痕迹

日期:2006年11月02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4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元璋,祖业凋零,父辈流离,自己在颠沛中出生。小时候,替财主放牛放羊,亲人因瘟疫相继离去后在皇觉寺出家,当了云游四方的小和尚(实际上是身披袈裟的小叫花子)。他的童年没有多姿多彩,而是历尽浩劫,大灾大难。然而,他却没有因此而沉沦下去,人生的磨难反而锤炼了他的意志,培养了他坚忍不拔的性格。
  
   所谓时势造英雄,朱元璋就是这样的人。元末天下大乱,地方势力割据严重,命运的安排让朱元璋抓住了机会,他投奔了郭子兴的红巾军。由于天生的胆大心细,加上刻苦好学,做事果断,深得上司的赏识,不久他就被提拔为红巾军的领导。等到朱元璋巩固了地盘,站稳了脚跟,他审时度势,利用刘基(刘伯温)等贤能,采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人击破的战略,先后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两只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
  
   朱元璋自称吴王后,为了摆脱隶属于号称“小明王”的韩林儿建立的宋王朝的控制,他处心积虑,兵不血刃地设计淹死了这个傀儡皇帝,又为他日后成就宏图大业扫除了一个障碍。
  
   经过几年的北伐残元,南征群雄,朱元璋基本上统一了天下,终于在1368年正月在应天(今南京)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开创了大明王朝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元璋深知得江山难,守江山更不易。在治理天下时,童年的经历使他深深体验到老百姓生活的艰辛,采取措施减轻百姓负担。他吸取前朝的教训,大刀阔斧地改革管理机构,使机构相互节制,并且借口胡惟庸擅权枉法案废除了自秦朝以来设立的丞相职位,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自己成为有史以来权力最大的皇帝。
  
   朱元璋,严明法度,先后制定了《大明律》和《大诰》,惩治腐败,大开杀戒,绝不留情,典型例子有郭桓案,郭桓是国家的征收赋税的高级官员,但他仗势暗中盗卖军粮,最后东窗事发被查,还有一个就是官员私带印章,随意填写账册,弄虚作假的空印案,这两案共杀戮的人成千上万,不计其数,可见朱元璋严惩不怠的决心。
  
   他还严格要求外戚内宦,不让他们担任一官半职,其子女一律不与大臣之间通婚,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腐败的滋生。
  
   朱元璋自己识字不多,但他对子女教育非常用心。他让太子朱标返回老家凤阳祭祖,并告诫太子路上体验民间疾苦。朱元璋请来当时最好的老师,教育儿子能文能武,如宋濂大学士、徐达大将军等,可谓言传身教,煞费苦心。在培养国家人才的举措上是设立国子监,通过严格的奴性教育,造就了一大批新的官僚,为自己的统治服务。
  
   为了监督官员,朱元璋建立了适合自己的监察机构,一套是都察院,一套是锦衣卫和检校。尤其是锦衣卫,实际上是皇帝自己的耳目,这在当时取得了一定的威慑作用,至于利弊得失,历史自有公论。当然,朱元璋最不光彩的一面是大兴文字狱和冤杀功臣,这也许与他生性多疑的性格有关,但暴露了封建君主冷酷无情的专制作风。
  
   说到朱元璋,不能不说大脚马皇后,她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德皇后。她一生坎坷,从小送与郭子兴当作养女,自从嫁于朱元璋后,他们相互尊重,共赴患难。特别在一次战斗中,马皇后奋不顾身,假扮村姑用自己的大脚从敌人的包围中背出了朱元璋,救了丈夫一命。马皇后始终是朱元璋的贤内助,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她死后朱元璋再也没有立过皇后。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七十一岁的朱元璋因重病驾崩,按照他的遗嘱,丧事从俭:“长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死后各地藩王未乱,可见其良苦用心。死后葬于明孝陵,是唯一一位葬于南京的明代皇帝。
  

完成时间:2006.11.02 07:54:25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1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