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为”还是“不为”?

写作者:鸣笛     日记本: 岁月的痕迹

日期:2006年10月30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1429

  这几天听得最多的是“无为而治”、“为而不争”,其次是“学习型组织”。要求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西结合。老师天天讲,政府官员也讲,公司经理也不离口。几个时髦概念,究竟是什么含义?
  
  首先,前面两句来源于老子的“道德经”。“道德经”81篇5千余字,精髓乃“无为而治”,而结束语称“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乍看起来,十分矛盾,是“为”还是“不为”?
  老师说,学习古人管理思想有两个前提:先得遵循古人思路,然后是相信古人的真才实学。意思是切莫断章取义,别自以为人家是胡说八道。比如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句“三十而立”为世间男人带来无尽的压力!其实我们并没有搞懂人家的真实含义,这里应该理解为孔子30岁对儒学正道的创立,一直到70岁经过40年才彻底感悟。姑且听之。
  古人云:仁,天地流行之大德;义,宜也,因地制宜行此天地大德于此世及后世也。“不为”谓之“仁”,即忍常人难忍之事;“为”谓之“义”,即为常人不为之事。
  孔子云“君子坦荡荡,周而不比”,周就是做!显然小人就是“比而不周”了。老子所指的“为”是过程,“争”是结果。看来“为而不争”与孔子的“周而不比”有异曲同工之妙也。
  世间万物发展都遵循自己的轨迹,这就是“道”。小孩长大成人、桌子越放越旧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能否认这个事实的存在?事物的最高境界,往往不着痕迹、不露端倪。只走到半山腰的人永远也无法感知已至山顶的人那种极目远眺的境界,但必须经得起孤独。心目中的伟大目标,在苦苦追求而不可得时,千万不要悲观厌世,只要经历风雨、胸无所挂时,彩虹将不期而至。古人曰:“淡薄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怎么处理好“为”与“不为”的关系?“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要遵循大千世界的规律,尊重人的个性,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有所为”比较容易,可要“有所不为”,就需要胆量和智慧了。从“有所为”过渡到“有所不为”需要高超的艺术,急躁容易误事。通俗的说,常怀“人家好人家的,自己干自己的,凡事莫与人争高低”的心理。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凭什么”是一句最阴毒的咒语,谁念谁最先倒霉。OK!
  
  其次,后一句“学习型组织”取自美国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宗旨,就是消除组织和个人之间的冲突,使个人的发展与组织目标的实现完全吻合,离不开学习与创新。第五项修炼包括“系统思考、共同愿景、团队学习、自我超越和改变心智模式”, 其中“系统思考”称为奠定“学习型组织”的基石。必须软硬兼施。战略、组织、流程、制度等等,这是“硬功”,是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前提和管理平台,“五项修炼”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软”功,是对管理者和员工的技能要求。要把学习与创新作为组织的核心理念进行塑造。
  
  
  

完成时间:2006.10.30 23:47:49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2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