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姜育恒的《把心给你》一直听,喜欢这首歌很久了,其实喜欢的歌很少,一直都爱听的是曲子,总觉得那里有着更多的空间,更多心灵存放的地方,而对歌总是更挑剔,似乎歌曲更需要特定的时间、心境和氛围。
最近看安顿的书,喜欢那些简单却能够让人融入进去的文字,一直觉得喜欢一位作家,是因为那样的文字让你能够很轻松的走进,那样一种没有距离融入,自然而然到没有丝毫的刻意和强求。或许人都怕勉强自己,凡是勉强的东西,首先就有了一种抗拒的情绪,反倒离得远了。写到蔡琴时,她这样写:独处的时候,音乐是很好的朋友,很暖,充满了了解。那些差一点就要过不去的日子,听着好听的音乐,跟自己说,忍忍啊,疼也不一定要叫出来。叫出来,也不一定都能懂……还有:是不是因为已经在自己的人生里饱尝了孤寂的滋味?是不是曾经也渴求过交流而终于不得?所以一个人和自己对话,时间久了,就谅解身外的一切——毕竟人家不是自己,如何要求能感同身受?就是这样的一些些文字,轻易击中内心的柔情,似乎那样的时刻自己也曾有过。其实,好多时刻坚持一下也就过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