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月二十八日】
上午蹬八达岭长城。
这是本人第三次蹬长城了,这样的旅行者也许并不多见。不过每次感受都不一样,人生的轨迹也许可以重合,而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却是不可替代的。
我还是喜欢深秋蹬长城的感觉,1998年秋天,当我第一次来到这里,长城上的游客已经穿起了厚厚的外衣。登高处,看见城墙上坐着的一个抱着头巾的妇女的背影,在向长城外面眺望。一种苍凉的感觉油然而生。想想,长城内的北京城生机犹在,而长城外面却是瑟瑟秋风,那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啊!
今天的导游仍然是昨天那位女士,自称姓"海",满族人.北京的旅行社对女导游的人选似乎不大注重外观的选择,这一点在同行中已有微词.眼前这位虽口才不错,但一脸的苍桑实在让人想不起来怎么会与“导游”二字有关,所以大家就没精打采地听她解说.比起别的地方导游与游客调侃乃至打情骂俏的帅男婧女"导"来,这里要沉闷得多.不过他们的知识和谈吐,还有他们的敬业精神,不得不令人佩服.后来据“海”导说,她本来是下岗职工,后来找到这份工作不容易也感觉不错,不禁有些肃然起敬。
车行近一个小时到八达领长城角下,上次来时乘坐的滑板车已作了一些安全方面的改进.滑至"四楼",开始步行,选一些角度开始拍照,然后汇入长龙似的人流,开始向高处攀蹬.手拿相机,肩挂皮包,在拥挤的人群中缓缓移动,包里的手机开始振动,T来信了,只能看不能回,因为刚换的"多普达"手机键盘输不了中文,必须用手写,不能单手操作,加上手机文字太小,必须脱掉眼镜才能看清.爬到人流稀疏的地方,才停下来给T回复.T说,猜想你也是在蹬长城,现在是爱江山顾不了美人了.
行至“好汉坡”,正欲往山下走,T说,有"山登绝顶我为峰”的感觉了吗?我说,月涌登临处,一揽众山小.
中午,团队在途中就吃过饭,又向十三陵出发了.今天下午是最没兴致的一天了,天气的闷热不说,下到那个二十七米以下的地下宫殿,去参观那几合假棺材,与其说是游揽,不如说是感受一遍腐朽的死亡气息.上海那个姓朱的学员说,在北京什么重要?死最重要。
回到车上,途中与T天南地北地说话,不知不觉到到达学校驻地,倦意全消.如T所说: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