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上了高中,学习生活都很紧张了。学校离家较远,儿子不住校,走读。早上6点就要赶到学校早读,所以儿子只能在上学的路上买早点到学校,下了早读课后再吃早点。我对儿子说还是在学校买早点吃吧,这样吃的早点是冷的。儿子说学校的早点太难吃了。
儿子班上的同学(班上只有几个是走读生)看着他吃着包子那么有味,也想吃。儿子就给他们尝尝。
“哇!太好吃了,也给我们买点来吧!”
“我早上很紧张的,没时间,买包子要排队的。”
“我们给你一点辛苦费,五毛钱一个包子。”
儿子买的包子是一块钱三个,要是这样算算还可以,搞定。
儿子回家和我们说起这事。他妈妈马上反对,说:“早上有时间可以顺便给同学带些早点,但不能多要钱,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
但我想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可以继续,但要适可而止。儿子的同学明知道包子带到学校涨价了,还要儿子买,说明同学之间还有信任,同时也不能否认这之间没有了同学的互相帮助。二来这可以增进儿子和同学之间的交流,这也能不能算作是一种社会实践呢?
要是学校老师知道这事会怎么想呢?
敬请各位指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