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皮格马利翁效应

写作者:雪忆     日记本: 多情应笑我

日期:2006年09月12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07

  1988年,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做了个试验:他们来到一所小学,煞有介事地对所有的学生进行智能测验。 然后把一份学生名单通知有关教师, 说这些名单上的学生被鉴定为“新近开的花朵”。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潜力,并再三嘱咐教师对此“保密”。其实, 这份学生名单是随意拟定的,根本没有依据智能测验的结果。 但八个月后再次进行智能测验时出现了奇迹:凡被列入此名单的学生, 不但成绩提高很快, 而且性格开朗, 求知欲望强烈, 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 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借用希腊神话中一个王子的名字,将这个试验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传说皮格马利翁爱上一座少女塑像,在他热诚的期望下,塑像变成了活人,并与之级为夫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迹呢?由于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都是著名心理学家, 教师对他们提供的名单深信不疑。 于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即对名单上的学生特别厚爱。尽管名单对学生是保密的, 但教师们掩饰不住的深情还是通过语言,笑貌,眼神等表现出来。 在这种深情厚爱的滋润下, 学生自然会产生一种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 在这种心理的推动下, 他们有了显著的进步。“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 一旦好意知觉对方,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寄以期望,对放会产生出相应于这种期望的特性。
  (“皮格马利翁效应”对我们在教育单位工作的人的启发是什么呢?一,教师的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中国的古人说过“亲其师,信其道”,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与教育教学成绩有因果关系;二,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教师更要新近他们, 而不要冷落他们,更不要歧视这些学生。三,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四,赏识应作为中小学教育激励的主要手段,多吹“南风”,少刮“北风”。

完成时间:2006.09.12 08:38:30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0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