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下午,单位的教师节活动——喝茶。明天晚上,同学请客、聚会。
这个双休,不能全部给女儿,那么至少该给完整的一天吧。所以,当同学兼家长说:周六中午一起吃个饭吧。我犹豫了,不想答应,时间被分割得如此支离破碎,怎么陪女儿?
但是她请的不是我一个人啊,缺席会很扫兴。记得去年末,有家长请客,我拒绝了。没有其他的原因,只是不想吃饭,他的孩子很好、很乖,我也对他很好。但是拒绝之后,和家长之间反而少了原先的融洽,这让我很尴尬。直到,哥哥说:现在摆一桌酒席容易,请一桌客人难哪。我才恍然,是不是拒绝也是伤害。这社会,或者真的不能用这样的真诚,因为那也许就是别人眼里的自作清高啊。
思量了很久,在10点钟给同学一个电话:老师我帮你请到了,可是我可不可以缺席。最后,折中的结果是我带孩子一起去,因为席上还有其他小客人呢。
一起赴宴,女儿很是雀跃。
一起进餐,女儿吃得很好,不挑,吃饱。
和小伙伴一起玩,气氛融洽,虽然声音有点呱噪,可是孩子,谁都能原谅:)
这一餐,很开心。而我是两不误。
出来,想去买面包,明天的早餐。在美丽家,女儿迷上了做蛋糕。反正就是陪女儿,她喜欢什么就做什么。很是耐心的陪女儿,和她一起在能看见蛋糕师傅工作的窗口,看看、说说。前后一共看了5个蛋糕的制作,每一个都不同。女儿会纳闷、会惊叹,这个时候她显得那样的专注而慧黠。而我让酸酸的感觉不停在两脚之间轮换,却始终不肯离开窗口坐到休息区的藤椅上。在我看来,我女儿亮亮的小眼睛,比做蛋糕好看何止百倍。
现在,我在写日记,女儿自己在做送给老师的卡片,偶尔过来请我帮忙。原先的调皮、唱反调消失了,所以我想:
或者我错了,甜甜的不肯配合,只是因为她需要陪伴。
如果我们总是一个人,如果一起在家里,也只是看着妈妈洗衣服、玩电脑……如果总是面对电视机……你会不会无聊?会不会烦躁?
所以,无论什么时候,陪女儿,很重要。
而陪伴,就是你什么事情都不做,静静呆在一旁看她做感兴趣的事。她提问时,你搭腔,不一定要正确的答案,你“恩”可以、反问也可以。她需要帮助时,你伸手,做得到做不到都请伸手。
陪伴,就是把时间完完全全的给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