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了一大笔的择校费之后,儿子进了省重点高中。
儿子的中考成绩不理想,离省重点高中的录取线差10多分,被划入调剂生录取,条件是交一大笔的择校费。为了儿子的前途,不得不奉上择校费了。
对于择校费,我认为极其的不合理:
1、学校是国家建的,教师的工资是国家负担的,这都是老百姓的钱。现在收这个择校费用来做什么呢?扩大学校规模?提高办学条件?那我愿意出这个钱,我出的钱用在正道上了。但真正的用途未必是这样。
2、一个学校有多少教学资源就招收多少学生,为什么非要划出一定数量的招生数作为调剂生,而收取一大笔钱呢?不知道国家是不是有这样的政策规定。现在小学和初中是义务教育,不送子女上学是违法行为。高中就不是义务教育了。我大概算一下,现在初中毕业升入高中学生的比例,和20年前差不多,很大一部分学生就此步于初中教育,高中教育没有跟上社会经济的发展。高中学校有一定的教学资源却为什么要把学生拒之门外,这又是谁违法?许多学生本来可以正常升入高中学习,但面对高额的择校费只能放弃继续学习,甚至以后的大学教育。
3、择校费的收缴存在很多的腐败现象,有关系的,当官的子女就可以少交,有的甚至不交。有钱人家的子女,即使成绩很差,但只要交出更多的择校费,照样进了重点高中学习。这是公民在享受教育方面的不公。
抱怨归抱怨,发这些牢骚,没有人会来理会。国家年年这个时候都强调要下大力气治理教育乱收费,但每年不是照样出现教育乱收费?作为一名普通百姓,不折不扣的按标准去交钱吧。
报名缴费我是带儿子一起去的,目的就是让儿子看看,由于学习不努力,大把的钞票是怎么进了别人的腰包的,以后可要好好学习。普通百姓没有更好的教育子女的方法,本意是不想让儿子一起承受家庭的经济压力,我想以后儿子会理解我这么做的。
报名缴费时看到这么一幕:
某家长拿出厚厚的一叠百元大钞(其中有不少是五十元大钞)排队交钱,轮到后,现场收费的工作人员为了省事和逃避责任,怕收到假钞,就要求家长在每张人民币上签上名字(在人民币上签名这是违法行为),这位家长显得没念多少书,也不是领导,从来没有签名的习惯,也许这一天签的名字比他有生以来签过的名还要多。
这位家长看着这叠厚厚的花花绿绿的人民币,拿惯了锄头的手握着小小的笔有点发抖,签着签着,这位家长哭了,一边签,一边在低低的抽泣,一边还在对身边的儿子说:你读书要认真,就差那么点分,就要多交这么多钱,这都是借来的,你要争气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