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文评
 
 
散步  2005-04-11 00:13   收藏:4 回复:21 点击:7015          

   3月30日,散步在浮世当了编辑。
  浮世中的种种,理解起来越来越觉得困难。纵然如此,生而为人,总要有些挣扎,背负的那些沉重,无论是否能摆脱,进行一些努力总不会错。出于这种想法,便凭借着冲动接受了西木的邀请,企望在文字的浮世之中,投入真诚,也能有所斩获。
  这几年,生活的的确浮躁。把在网上玩弄文字当成了一种寄托,对于本职的工作却无心伺弄,甚至是有意懈怠,所以能不能做好这份编辑工作,实在是经不起推敲。或许,这样的决定是个玩笑。生活之中,只有那些不可逆转的重要过程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是说,在我的心里,对胡杨林,对编辑的工作本身,都不看重。
  然而,文字是最后的寄托。
  假如我不能够再示诚给文字,那些相伴与我的世间一切便失去了牵引,缓缓的飘浮起来,成为真正的浮世。于是,我期望自己能够以对文字的真诚对待这工作。
  
  铁马先生是我步入浮世后接触的第一个作者,他以朴实的文风告诉我所谓浮世并没有漂浮,甚至于更多的人没有漂浮的力量,他们沉落在生活的底层,偶尔的繁华风起,才能有片刻的生命飞舞。
  这样的人,第一个就是在住店风波中小受辛酸的老吴
  (-)铁马:老吴住店(http://www.my510.com/exforum/ex.php?exid=13054&userid=2347
  读了这篇小小说这后,短暂的想想:我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之中?
  嫖娼卖淫作为一种商业,在某个小城市形成了集市。这样的情形,在中国大地上是普遍的,我所工作的平凉路,也曾经是红红火火的红灯区,晚上出来,粉红色的发廊灯光给街道镀上了一层暧昧的色彩,行走在这样的街衢之上,我也不由得阵阵迷醉,何况是一个没见过多少漂亮女人的农民呢。嫖娼作为生活的奢侈品,深入到社会的底层。当然,这无可厚非。一个社会拥有什么样的道德是和时代相关的。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一个普通农民对更加丰富的生活质量的追求——在这里是嫖娼——可以看作是一种积极的行为。难道他们就应该服从于社会结构的定位,死死的被钉在黄土蓝天之间吗?老吴的动机,是时代进步的动机,不仅无可厚非,而且,从理论化的意义来看,是积极的。
  可是老吴积极的动机被可笑的愚弄了,这结果有些伤感,不仅对老吴来说。
  对妓女而言,老吴的欲望是一种商机。令老吴尴尬的是,他所创造的商机遇到了意外的挑战。(假如没有这种意外的话,他必定满意而归)面对悬红5万的诱惑,妓女——这个不贞的角色忽然变得正义凛凛。
  文中没有交代后事。我们也大可不必去猜想。
  本文有一种类似于黑色幽默的特点,或许由于篇幅的原因,不能在结构上和黑色幽默走的更近一些,这无伤大雅,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行文能够产生脑筋急转弯的效果已经不容易了。
  无论如何,这是一片不错的文章。放下调侃的语气,我们还可以严肃的讨论一下。社会的正义感应该如何去表达,接站女郎的表达方式不能说是不对的,她至少形式上迎合了正统的价值观。
  形式之外,我们正义的本质呢?
  正义和良心的呼唤,应该成为每个人的责任。这个命题是对的吗?只须用余光扫过,就可以给予肯定的回答吧。为什么是对的?因为人之天性在所受教育的启发下这样说。
  
  但是,很多显而易见的伦理并不被人所了解,那些人也是天性良善,只因愚昧,做出的事情能令您在啼笑皆非之余,痛苦的低下头。铁马先生笔下的吴邵两家用数十年的时间就演绎了这么一出。
  (二)铁马:借种(http://www.my510.com/exforum/ex.php?exid=13050&userid=2347
  有一种说法,文学作品一旦发表,就和作者没有多少关系了,因为读者必定会去演绎它,可以说每个读者都在进行二次创作。我理解,编辑的工作不是对一篇文章做什么盖棺定论,也没有资格这样做。文学的功能应该是提问,而不是回答,小说尤其是。所以,看到那些用最鲜活的笔调呈示真实生活的文章,我们就有责任让更多的人读到它。
  推荐的管理员没有加任何推荐的理由,在回复里则用了四个字:“其指极大”。我想这个四个字就是二次创作吧。通过铁马先生鲜活的笔触,通过文中描写的真实(或者说接近真实的虚构)的中国农村生活,管理员想到了更加广大的意义,激发生活的感慨。
  本篇通过吴邵两家在两个典型年代里的互相借种,呈示了中国农民的真实生活,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国农村文化的愚昧落后。同时,也启发我们去想更多深层次的原因。
  比如,散步就想:第一次借种情有可原,那个时代该愚昧该落后,并且我们今天已经批判的承认了。再无深究的必要。第二次借种所发生的年代,是改革开放之后,经济的复苏并没有带来文化的复苏(这样的悖论,在我的印象中,仅存于我国),相反,经济的好转使得农民产生了《老吴住店》中老吴那样的思想。虽然,散步并不认为嫖娼是庸俗思想,毕竟,老吴的步子快了一些。那么,第二次借种的时代,民心仍然不化,民智依然不开,是谁的责任?
  当然,这样将所有生活的指向引向“我外”,是不正常的。现代人更注重于内心,特别是有文化底蕴的人们,对自己精神世界的建设,表现得更加重视。包括我自己,可以毫不掩饰的认为自己是新生的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的精神诉求是要严肃思考的,所以对吴邵两家的事情进行了再次开发。
  铁马先生的这两篇小文章,都是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表现了他对中国农村发展变化的关注。前面说过我的观点:文学的功能应该是提问,铁马先生用平面的展示提出了问题,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受到他的影响和启发,为农民写点文字、做点事情以作为回答。铁马先生的文章,语言风格独特,乡土气息浓重,描写生动鲜活,是值得我学习的。
  
  国民的底层,除却农民之外,城市贫民的生活同样值得关注。简单简单先生以真切的情感记述了他丰富生活经历之中遇到过的一些平凡的人,在这些人的身上,折射出城市生活的本色来。
  (三)简单简单:他们(http://www.my510.com/exforum/ex.php?exid=12970&userid=2347
  布尔乔亚们嘲笑着波希米亚人:“这些庸俗肤浅的流浪汉啊!”而卡门和叶塞尼亚却偷走了他们中间最优秀的年轻人的爱情。无产者鄙视资产阶级的腐朽,他们自己的无知却作为笑料在有钱人的聚会中流传。
  谁比谁更高贵?谁比谁更优越?
   惠施说:你不是鱼儿,怎么知道鱼儿的快乐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呢?
  这段古老的争论,有可能昭示着新的意义。从合作的角度去想象,鱼的快乐是可知的。应该批判的是惠施的心理。惠施在封闭的、拒绝的心理环境中去感受鱼的快乐,于是茫然了。多元的意义,不仅在于能够包容不同的东西,还要努力的去感受那些不同,以求得更深的理解,或者更精确的批判。对于另一个人的生活,也应该抱着审美的态度去看吧。倘若要审丑,这个世界满目疮痍。
  如果不是浮世的编辑,我会说些其他的话,因为我既不同情老包,也不鄙视小包,这样的人和事情,在这个时代没有典型意义。当我们对一个“道班”的班长给予同情,则说明我们心里已经没有了真正意义的正义感。而令人尴尬的是这些同情多么的真实。随着时间流逝,我们会为熟识的人死去感到伤感。从更深的意义上讲,伤感不过是微弱如荧火之光的个人感情对时间的浩瀚星空表达的一种无奈。我们说:那个人走了,是个好人。总是预习着回光返照时的善良心性。而一旦涉及现实利益,又有谁能想起?这——就是我审丑的结果。
  人就是这样矛盾,一面问着谁比谁更高贵,一面揭露别人的疮疤证明自己。
  人就是这样矛盾,面对灵魂和面对世界是两种姿态,前一种跪着祈求宽恕,后一种拿着投枪准备进攻。难道这世界不是我们灵魂的影像吗?
  简单简单的《他们》,从文体上看,与其说是传记或者回忆录,更像是一篇叙事散文。虽然叙述略显平了一些,文字的功底也没有特别出色的地方,却胜在感情的真挚朴实。希望作者在文章的结构上有所改进,作品会显得更加丰满。唯其文中之情真意切,已使我挽其思绪感同身受,何况,深黑之夜,引我遐思万里之遥。发表之。
  
  那一夜,被简单简单先生的《他们》引领着,也想着自己这三十六年的人生。并不乏一些人值得思念。有一些情感是在黑夜之中显得更加细腻。是啊,人有情有恨,绵绵长长,也算是一种幸福吧。lm无期先生的《沉默.30秒》,使此种幸福的脚步如此的慢,仿佛时光在此止步。
  (四)lm无期:沉默.30秒(http://www.my510.com/exforum/ex.php?exid=13044&userid=2347
  我想这篇文章是一气呵成的,如此细腻的情感能够如此流畅的被记录,些许的断续都有可能留下缺憾。若非如此,作者就一定有非凡的能力把握情感的脉络,他一定有一颗敏感细腻的心。
   我想这篇文章是一气呵成的,写完之后,作者连对文字的回顾都有些心悸,生怕冲淡了文字赋予心灵的强烈冲击。因此,有一些痕迹留下来证明这一切,比如说几个错别字,一些逻辑错误,和满篇没有引号的对话。最后这一点不应该受到指责,在我年轻的时候,有些知名的作家也会一百多字不带标点符号,并且引为风格性的元素而自豪。但错别字和逻辑错误就没有什么能够原谅的案例可查。
  上面两段,是散步读完之后的即兴之笔。略带讽言,其实是为了表达一种对文字的痛惜,我多么希望它是完美的。以本文细腻的情感表达而言,此篇是完全有实力在文坛占据一席之地的,但是如此恍惚的行文心境导致了许多的疏漏,令散步觉得遗憾和为难。
  之后,散步发信给作者进行了沟通。lm无期先生很快的做了勘误,使得此文能与众共赏,在此对先生的努力和谦逊表示感谢。
  
  我想lm无期先生是个内向的人,有着丰富的感性触觉,这样的人,生活的样子即使表现的平面简单,实际上也有着立体和复杂的精神世界,他心路的历程一定像jlyjlwh200先生的人生历程一样漫长。
  (五)jlyjlwh200:足迹
  精打细算好管家(http://www.my510.com/exforum/ex.php?exid=13100&userid=2347
  补文工作结硕果(http://www.my510.com/exforum/ex.php?exid=13134&userid=2347
  做就做好(http://www.my510.com/exforum/ex.php?exid=13169&userid=2347
  这是位老先生了,从遥远的1948年开始叙说,浩浩汤汤的文字潮流涌起了一个又一个潮头。这是老先生的回忆录。对个人人生的总结,倘若别人去写,叫做传记,自己去写,就叫做回忆录,两者之间从内容上没有什么区别,因为生活过程中可以运用的素材是一致的;
  首先,敬礼!表达对老先生的钦佩之情,洋洋洒洒七十余篇,纪录了近半个世纪的沧桑岁月。让我们这些后辈,多了一种了解历史的渠道。这是作者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卡尔维诺言:“写不到不等于涉及不到,围绕书中的内容,总会有一个奇特的光环,在他的笼罩下,你同样能读懂书中没有写出来的内容。”坦率的说,作为读者,对老先生的个人经历并没有太大的兴趣,而在他身后那个巨大的历史背景,却能给我深深的吸引。我想,对于别的读者,也会有类似的情况吧。所以,我这样评价,这些文章,对于散步的价值,就仿佛是一本史书的旁证,增强或者削弱着已经形成的某些看法。因此,散步以为,这些人生片段,聚合在一起作为整体辐射着比各个章节更大的能量。
  对于文章的组织,散步和老先生做了一些交流。散步认为:先生力作,白璧微瑕。近似于“史”的文体,最终要完成“史”的使命。史家要有观点,有批有评。才是真正可贵的反思。先生行文,重于叙述,而叙述的目的,是为了使人们了解这个人以及他所处的时代,通过对人物行为的总结,研究对人和事评价的标准和尺度。如若有一些理性的总结和思考则更有力量。
  
  当散步以男人的眼光关注历史,搜索理性的时候,搭档落花妹妹沉醉在护林人与紫荆树木的故事之中
  (六)悠然心会《护林人与紫荆木树》[花落作香泥文评](http://www.my510.com/exforum/ex.php?exid=13124&userid=2347
  这是一个传说题材的故事。虽然人物结构和故事框架都比较简单,但作者的描写使整篇文章丰满殷实。故事的开始,延伸,直至结束,能让读者产生很大的心情起伏。
  一个人,有了贪婪的欲念,总会有无数的残忍滋生。而这些残忍,必会有流血伤痛相伴。当心里清净、良知发现的时候,又会为自己以往的作为懊恼哀怨。
  护林人一生的生活经历,最后的心理历程,预示着一切的因果。虽然最后故事的结局是在血腥中落幕,但是他最终尽力的挽救早已经赎回了先前犯下的错误。醒悟还算不晚,因此,故事的结尾顺理成章。
  护林人与紫荆木树 ,是一个很凄美的故事。题材新颖,人物丰满,用词精美。
  
  十天的编辑生涯,也退了几篇稿件。退稿之中,散步自信以对文字的热爱和赤诚波及了作者。有些文字,退稿之时,备觉遗憾。
  有立意不错的文章,看出作者花了心思构思,却因为行文的随意而失败。有题材绝佳,表现方法独特的文章,因为作者的偏激立场失败。使得散步不得不重复一句退稿信中说过的话:“对待文字,除了热情,还应慎重”
  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希望文友们能够重视文字的严肃性,在修辞上不要有太多随意的地方。纵然文学之中,有不少反传统和不拘泥形式的流派,并不是说语法也可以任意的发挥。词语之间的互相修饰,毕竟受着语义逻辑的限制,不能太任性妄为。
  浮世是以小说为基础题材的专栏。有些文友,有着很好的文学感觉,却在文字基础方面不很注意,对于小说的写作技巧,这些朋友还不熟悉.不能够按照小说的结构和表现手法去完成意识表达,往往写成了叙事散文.小说中的写景、叙述、对话、议论,在形式上要求都比散文严格。并且,小说要通过各种修辞手法的组合运用,达到艺术效果.希望能看到在这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的文字
  最后,给推荐管理员一些建议,希望管理员能够认真阅读您推荐的文章。慎重推荐,对作者、对文字都负起责任来。
  
   2005.4.10

热点.胡杨视点收录   原创    查看回帖   回  复   


传统媒体或网络媒体转载请注明转自“胡杨林”(www.my510.cn),并付给作者稿费,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