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10)--玉不琢,不成器
 
 
jlyjlwh200  2004-11-13 10:42   收藏:9 回复:12 点击:4378          

   2004年11月13日
  
  一棵树,不去掉枝杈,无以能参天;一块好的玉石,不精雕细刻,无以成精美的器品。人的成长,也毫无例外,没有老师和家长的教育,要想健康成长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温河从小成长的环境应该说是良好的。
  10岁那年,温河已经小学二年级了。班主任是国凤鸣老师,走路脚抬得过低,人们送他个绰号,叫“国大拉蹄”。家住唐家营子,他的妹妹和温河同班。因此,国老师对唐家营子的学生格外偏心,引起了温河等的强烈不满。
  与国老师明目张胆地对着干,谁有那个胆量?于是就在他妹妹身上打起了主意。
  一天放学后,温河等四名哈拉哈的同学就在半路截住了国凤荣。还学着古代山大王的样子,双手叉腰,站在路中央,高喊:“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要想从此过,吃我巴掌来。”吓得国凤荣大哭起来,温河等见此,无法忍心打一个女学生了,就鸣金收兵了。
  可是国凤荣可没因为他们手软而原谅他们,回家就对她哥哥讲了。温河他们算是惹下了祸,第二天,国老师将温河等全部叫去,连嘣带骂后,就用教鞭将温河等好个触,人人的前胸上都淤了血,沉痛的教训,使温河再也不敢去招惹是非了。
  三年级时的一年秋天,市内的汽车来生产队运大白菜,小孩子都喜欢坐汽车。好的司机很热情地让小朋友们坐,有个姓李的司机挺绝,不让任何孩子坐。温河等见此,就决定给李司机点颜色看看。
  一天傍晚,经过充分密谋,温河与5名小朋友拿来了锹和镐,学着电影《地雷战》中的办法,在路上挖起了很宽很深的大沟,上面用秫秸盖好,秫秸上用土遮住,就回家睡觉去了。
  第二天一早,温河就听到外面人们直嚷,爬起来到外面一看,好高兴啊!只见大道上站满了人,李司机汽车的俩前轱辘全卧到了沟内,怎么也开不出来。社员们正拿锹帮他往外挖,温河见此真是拍手称快。
  养不教,父之过。当父母亲知道了是温河等的恶作剧后,父亲对他好一顿责骂,几乎棍棒加身。从此,诸如此类的坏事温河再也不敢涉足了。
  小球子是温河少年时期的好友,比温河大一岁,还没温河高,。但是打仗却英勇善战,所向披靡。温河对此常羡慕不已,总想向小球子学几招。小球子也不吝赐教,但要以实战教温河如何战胜比自己强大之敌。
  三满子比小球子高半个头,一天小球子叫上温河开始向三满子宣战。三满子平时也没把小球子放在眼中,毕竟自己身高力大,还在乎一个小球子?只见二人做好了准备,就冲到了一起,还没等三满子反应过来,小球子说时迟,那时快,左手早已将三满子头发狠狠地薅住,一较力,三满子吃不住疼,倒在地上。小球子左脚立即踏在三满子的肚皮上,右手拿起鞋子,用鞋底子将三满子一顿好盖。这些动作都是一气呵成,打得三满子毫无还手之力,最终以满脸发青的失败而告终。温河看得眼花缭乱,此后,自己总是摩拳擦掌,以求一试。
  一天时机终于到来,温河到自留地去摘豆角,突然发现了邻家的二楞子正在偷温河家的黄瓜,温河大怒,同时心中还暗喜,这是宣战的绝好理由。为何不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
  不容细想,温河一步窜到二楞子跟前,左手立时薅住了二楞子的头发,将其掀翻在地,左脚踏上了二楞子的肚皮上,可叹那天没穿鞋,小球子的故伎不能完全重演了。没鞋底子就用巴掌。可是看到二楞子连连求饶的可怜相,温河的巴掌怎么也没有小球子鞋底子狠。
  恰巧这时母亲来了,喝住了温河。并教育温河说:“都是小孩子,你打他干什么?有道是青瓜咧枣,谁见谁咬,也不能算偷,邻居住着要讲和睦,也可以去告诉他父母吗?”
  听了母亲的话,温河愧疚地低下了头,扶起了二楞子,并从自己家地里摘了五六根黄瓜,去安慰二楞子。从此两人成了好朋友。
  一晃小学六年级了,温河就要小学毕业了。班级里来了新的班主任老师,叫赵增义,课讲得好。可是刚来,同学们都不在乎他,课堂秩序很乱。人善被人欺,白欺谁不欺?一贯认真学习、遵守纪律的温河也开始在课堂上大声地说话,和同学们肆意地做着小动作,简直是旁若无人。
  教不严,师之惰。足有一周多,赵老师看来一点办法也没有了,班级的秩序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混乱局面。
  其实温河是完全低估了赵老师的实力,可以说看走了眼。一天放学后,赵老师将温河叫到了备课室,先是声音柔和地历数了温河“不注意听讲”等五大“罪状”,说得温河心服口服。之后是赵老师声言厉色地指出了错误实质和危害,批得温河是汗流浃背,长这么大还没遇到如此厉害的老师呢。
  原来赵老师是个管理班级和教学的能手,新接班时常常使用欲擒故纵之计,先让你大乱,使问题完全暴露出来,然后分而治之,从而达到大治。
  温河这下子绝对安静下来了,将全部的精力全投入到学习中来。开始有两名同学还想在学习上和温河比个高低,温河的两科成绩也只能拉下他们五六分(已实行了百分制)。等温河稍微加大了一点“马力”,那些同学就显得严重的后劲不足了。第二名的同学都得被温河拉下20几分,温河在学习上绝对“鹤立鸡群”了。
  那年毕业,温河以全优的成绩获得了优秀小学毕业证书,赵老师将其叫去,提出了殷切希望,并将自己的照片送给温河留念。
  1962年8月,温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初中,那时小学生流失严重,入学时两个班,共有120多名学生,小学毕业时已不到50名了,而考入初中的仅8名,不亚于古代考秀才了。
  
  

文坛.浮 世 收录   原创    查看回帖   回  复   


传统媒体或网络媒体转载请注明转自“胡杨林”(www.my510.cn),并付给作者稿费,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