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赤胆显袁居——石碣袁崇焕纪念园随想
 
 
惠远飞  2004-09-21 06:29   收藏:1 回复:2 点击:3958          

   大年正月初三,在维美曾生的盛情邀请之下,《纬球》主编叶生夫妇及韩生夫妇等一行几人游览了可园之后,不顾新年出游人多拥挤的辛苦,大家兴致勃勃地乘车直奔石碣镇水南村,瞻仰明末抗清英雄袁崇焕故居——袁崇焕纪念园。
  
   在此之前,袁崇焕始终是作为一个符号出现在我的脑海里的。最初是在小说《碧血剑》里看到,后来到了东莞,从当地报纸上了解到袁氏一些枝根末节的事迹,才知道历史上曾经令一代枭雄努尔哈赤闻名丧胆的大英雄袁崇焕原来是东莞人氏,并且还是一位文弱书生,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一行人前呼后拥,倒把我的思绪给中断了。昨天还是阴霾的天气,今天却是个响晴的好天,给人湿润的心情增添了一丝暖意。
  
   纪念园坐落在崇焕东路南侧,一进门就可以看到远处高台上由著名雕塑大师潘鹤先生雕造的高达十五米、威风凛凛的“袁崇焕塑像”,拾级而上,仰视英雄,接近塑像,让人内心自然而然产生一种威压的感觉。
  
   塑像的两侧各树立一面大旗,左边一个“明”字,右边一个“袁”字,在风中猎猎作响。正在平台边凭栏四顾,却突然听到一阵激越的钟声响起,原来是平台下方东侧吊着一只大钟,旁边树立着一个牌子:警钟长鸣。不少游客在那里胡乱撞钟。我有些茫然,这到底是什么性质的警钟,需要长鸣?据我粗浅的了解,袁氏家族殷实,为官清廉,忠于朝廷,勇击清兵,后遭迫害,被处极刑。这警钟之寓意实在令人难以琢磨,到底是强国自救、防御异族入侵的警钟,还是泛泛意义上的警钟,这警钟的存在对我们这些观瞻的人们又有多少现实教育意义呢?在我看来,袁崇焕作为一个大英雄,其人格魅力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一个“忠”字,忠君报国。现在,这警钟要敲也是敲当今那些贪官污吏、腐败分子的丧钟,要当头棒喝,而不应该敲其他的什么。但愿更多的政界要人们能多来敲敲这口钟,把忠心报国作为自己一生的理想,把党性原则作为自己永远恪守的教条。
  
   一路走去,钟声悠扬,香火味浓,不知不觉间已经和同行文友走散,径直来到了“三界庙”,见游客纷纷前去虔诚上香,想自己一落魄文人,放荡不羁天性,信奉“酒肉穿肠过,佛在心头坐”的信条,也懒得再去附庸别人意思意思,直想那袁督师身前犯难,身后受人尊崇,香火不断,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也就罢了,放在心里也就足够了。
  
   心里想着事儿,再转悠着看那佘义士守墓的小院,小是小点,倒也精致。
  
   袁崇焕的事迹碑刻图文并茂,形象生动,雕刻功力深厚、笔力遒劲,颇似袁氏的那几分忠贞的铮铮风骨。
  
   一路走过落叶铺满的小径,路旁竖立着不少悼念袁氏的诗歌铭文,悲怆之意溢于言表,和那沧桑的小路以及前面不远五六百年前的袁氏故居四合院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流露出历史的沉重和久远气息。
  
   故居小院风格简单古朴,门口的大型袁氏铜雕英姿飒爽,跃马挺枪,栩栩如生、形神兼备。
  
   小院摆放着袁氏生前生活起居使用过的家具用品,特别的朴实和亲切,和我们家乡的农家小院没有什么分别,倒是让我进一步理解了“平凡孕育伟大”的朴素真理。真正引起我注意的倒是那口古井和袁母教子的故事,自然与远在数百年之前的袁母教诲儿子成才的拳拳之情心息相通了。可以猜想影响和教育袁氏一生、成就其一生的“忠心报国”思想也始终离不开这口井、离不开儿时这井边的慈母教育了。
  
   出了纪念园,我一直还在想:作为一名普通人,袁氏的“忠诚”思想也同样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的,为官忠国,为人属下忠于上级、忠于集体,为人妻忠夫、为人夫忠妻、忠于家庭,为自己要忠于自己,自己不要背叛自己,对得起良心、人性。看看,茫茫人世间,有多少人不忠不孝、离经叛道、既不忠于别人、也不忠于自己,到头来落得一个遗臭万年的狼狈可耻下场。
  
   还是这一个“忠”字了得,那就干脆做一个新时代的“忠”人,将“忠”字进行到底吧!
  
  〔作者介绍〕:
  
   惠远飞:鄂西北人氏,年方二八,毕业于湖北某师范院校,游离于庙堂之外,混迹于江湖之间,志大才疏,妄想游戏文字,结果常反被文字所游戏所娱乐,一事无成,不尴不尬,不亦乐乎。现寄居某公司,写几个字,混几个酒钱,窥几眼美女,一事无成,不尴不尬,不亦乐乎。

原创[文.在路上]    查看回帖   回  复   


传统媒体或网络媒体转载请注明转自“胡杨林”(www.my510.cn),并付给作者稿费,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