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财奴(一)
休闲客
2008-07-27 20:15 收藏:
0
回复:
4
点击:
5507
她本来有一个很好的家,有二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二个女儿读书不错,但她认为,女儿是外边的人,只有儿子才是“接香盒”的,所以,初中毕业后就没准她们读书了。
大女儿在十七岁时以10000元的“聘礼”就“嫁”出去了,现生育了四个女孩,无法生活,二人只好在一家小小县城打工,基本能维持“低保”生活。
二女儿在十六岁时以15000元的“聘礼”就“嫁”出去了,现生育了一个女孩。但二女儿到结婚年龄时,发现自己的郎君不是如意的,就“离婚”了(实际没有结婚证),因为她生的是女孩,男方不要,就到县城打工。带着孩子的女人,再婚时就是一个“拖累”,至今没结婚。只好给别人家庭清洁和擦鞋挣钱维持生活,因为文化少,办公电脑之类的轻活别人介绍了,都只能看到,只能羡慕,现生的小女初中毕业,由于画画很优秀,想进美术班,真苦了她,因为需资金一万二。
么儿,她爱他,初中毕业考试没中,就去读议价高中,议价高中读不完,就降级,再降,无法考上大学,只好外出打工。在此期间,谈了三次恋爱,结果是自己的儿子“花了眼”而分手。目前,在外省打工六年,生活胡来,至今没兑一分钱到家,人也没回家。
她的男人,得病二年,从没住过院,长期“阿司匹林止痛药”一瓶一瓶地买回家吃,最后没法,去省城医院检查是癌症,不到二月就死亡了。
死后不久,找一个退休老头子,每月工资1000多元,目前工资调整后2000多元。但老头子也有三个儿子,分别40-50岁不等,都安家的,她怕资金流失,所以她管了“工资卡”。老头子要吃的烟酒,一律低价批发购在家中,自己除买点穿的和化妆品外,基本不用。
她喜欢存钱,全部定期存单,结息时,利息不取,另增加人民币,以满足整数,重新存入,按她的老公酒后说漏话:“大约十六万”。
她从不喜欢客人来家,怕花钱招待;也不希望家人回去看她,因为女儿穷,怕要东西。女儿只有过年回去给父亲上坟才能回家。
女儿回家,她首要的任务是叫穷,为什么,“先下手为强”,明知女儿的孩子读书要差钱,怕女儿借钱,使女儿开不了口。
她的孙女(女儿的孩子)在家多玩二天,就要说:“天数多了,叫你妈拿生活费。”孙女只好离开,离开时发现外婆的口袋里装有水果糖,就放在裤包里,大约三十多个,被她发现了,她说:“交出来,只留五个,吃多了不好。”孙女只好哭着回家了。
这次,女儿回家准备借点钱,用于孩子交学费。一开口,就被封口了。她说:“一个没结婚的女人,年龄又不大,这社会开放,还找不到钱,真笑人,好意思回家找老妈。这个社会笑贫不笑娼。”女儿钱没借着,反被灌输一顿丑恶的、连陌生人都不会这样说的语言。
在她心中,除了钱,什么都没有。没有受苦的女儿、孙女,没有亲情。
如果新闻媒体看了此篇“守财奴”,绝对能采访,句句真话,全部是真实的、朴实的语言,这不是文学创着,而是当今守财奴正在扮演的真正角色,比巴尔扎克写的《守财奴》真实得多。
原创
查看回帖
回 复
传统媒体或网络媒体转载请注明转自“胡杨林”(www.my510.cn),并付给作者稿费,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