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树下——老来难系列之一
 
 
三公主  2007-09-10 23:27   收藏:0 回复:1 点击:3631          

  
   那条河并不深,却有淹死人的记录,人们说是染了大运河的晦气,才这样邪情四溢的。(“大运河”据说是当年隋杨帝乘龙舟时的行道)但这并不是主要问题,人们关注的只是眼前现实的快乐和痛苦。
   河水很清,清得能够照见柳树的倒影,那是一棵有些年头的老柳树。两人合抱粗的枝干上有一个喇叭,这树下是村人闲时的娱乐场所。过去每在农闲的时候,这里总会聚集一些爱玩笑的年青人,听着喇叭里唱的流行歌曲来消磨那太阳下的光阴。但是近几年由于打工的热潮,消磨光阴的却是一些六十岁朝上的老年人。老人们扶仗跚跚而来,躺卧在柳荫或阳光下听着那喇叭里哼出来的是一曲“老来难”的乐调。
   “老来难”是本小说的主题,我这里讲述的是农忙时发生的事。
   七十岁的张奶奶一个人住在离柳树不远的两间小茅屋里,去年张爷爷在湖地里刨土的时候,在没有半点儿前兆的情况下扑然倒地,再也没有醒来。那时候张奶奶咳着哭地似乎要死过去,但是儿媳妇说:“哭什么哭?这么大年纪也是该走的时候了。天气太热,快快火化,我们办完丧事,还得走(打工)呢……你在家只管给我带孩子,别的无须你管!”
   张奶奶的独生儿子,自结婚后长年在外打工,只有媳妇在家守孩子,兼管那十多亩田地。老夫妇俩并不与儿媳住在一起,相隔很远。儿子去年回来盖起了两层楼,楼刚盖好,张爷爷就倒下了。张奶奶咳地憋红了脸说:“你们两口子只管挣钱,把那田里的活计全丢给你爹做,怪道他不累死呢?你们让我带孩子,我这把老骨头累死也就算了,可是我这肺病是传染的啊?”
   “传染?”媳妇走过来围着婆婆转了一圈,“我以前怎么没听说过,你别是糊弄我吧?告诉你,你那死儿子到现在连他爹的殡葬费都没挣够呢?我不出去挣钱,谁养你的老啊?现在你还能动,要多做些活计,省地到时买棺材我心疼钱!”
   张奶奶气得说不出话来,她咳着摆手,一手捂胸口:“罢罢!随你们的便……反正我是没办法给你们带孩子;我也不要你们领棺下地。你们把老头弄死了,我也是活不长的……生儿子落下的病根——三十多年了!要不是老头子给我买药吃,早就死了……现在……现在……?”
   张奶奶流着泪从儿子的楼房回到自己的茅屋,胸口一阵阵的翻腾,她知道又该服药了,可是她不想吃。那药是去年张爷爷还在时给她买的,如今只剩下几粒了。为这药,她几次三翻想给儿子说,却没有说。儿子从小至现在一直是个好孩子,对别人的要求只一句话:“只要俺媳妇同意就行。”
   儿子说话等于白说,张奶奶想,从来就没听说有儿媳妇把公婆当做亲爹娘的;儿子是和媳妇一样的心思,张奶奶想,为什么每次见儿子与媳妇带着孙子走亲家总是大包小包的礼品提着呢?听别人说那漂亮礼品叫“脑白金”……张奶奶不愿想这些,出自本心,她不像老头子那样傻,为这没良心的儿子累死也没人心疼。可是一忽儿她又想:这样活着还不如死了好呢?以前还有老头子对她知冷知热,可是现在只有儿子一个亲人却还整天任由媳妇说她装神弄鬼不想干活。
   半夜里,张奶奶听着茅屋外的布谷鸟在那棵老柳树上不停地叫着“高岗垛垛”——快要收割小麦的前昔,这种鸟儿总是提前来报告人们农忙的信息。张奶奶面色潮红,心口发热,干瘦的身子在茅屋里的油灯下,影影绰绰……她口干想喝水,可是水瓶和水缸没有半滴子水。张奶奶想起昨天下午儿子下火车曾偷偷地塞给她一瓶奶,但却被媳妇发现了。媳妇一把夺过倒入盆里一边唤狗,一边说:“给狗喝还能给我管家咬贼呢,给你这整天装病的老女人喝,纯粹是浪费营养……!”
   张奶奶舔舔干焦发瘪的嘴唇,这里地处村外,无论她怎么呼喊,都不会有人听见。梦香中的人们正在积畜农忙时的精力,谁也不会在意一阵阵的狗犬是因为远处茅屋里的悲凄声。张奶奶此时好想张爷爷——自从儿子结婚,老夫妇俩为了年青人的安宁,自愿从瓦房院搬出来住。这两间小茅屋是张爷爷一锹一铲亲手搭成的……
   那时候,张爷爷牵着张奶奶的手在这柳树下是人们最羡慕的一对。那时候人们说张奶奶是这个世上最有福气的人……张奶奶想着这些往事,听着茅屋外布谷鸟似曾熟悉的一声声悲鸣“哥哥归来”——仿佛杜鹃的声音呵?张奶奶认真地听着……
   第二天,来溜达的人们发现了张奶奶,她笑眯眯地在河里漂着,已成了一具肿胀的尸。她的儿子和儿媳哭着用隆重的葬礼来表述他们的悔恨。葬礼是在柳树下的草坪上举行的,柳树上的喇叭一遍又一遍如布谷鸟一样凄唱着一首叫“老来难”的歌谣——
   老来难,老来难,
   偏僻小路见孤寒。
   历经苍海已抹尽呀,
   扶仗老人行路难。
   老来难,老来难,
   老来悲苦有谁怜?
   儿女长大如鸟飞呀,
   鸟巢望穿也不还。
   老来难,老来难,
   老来多病真烦缠。
   孤屋一座饥交迫呀,
   求邻相帮口难言。
   ……
  
  

原创    查看回帖   回  复   


传统媒体或网络媒体转载请注明转自“胡杨林”(www.my510.cn),并付给作者稿费,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