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佳作点评]简评静谧港湾获奖征文及一些题外话
 
 
寒鸦  2007-09-10 00:34   收藏:0 回复:8 点击:1507          

   认识静谧港湾,纯粹是一种偶然中的必然。偶然是因为冥冥大千世界中,两个人相遇的概率要用亿分之一来计算。当然有了网络,这概率要稍微打些折扣,但有一点,相逢即是缘。说是必然,那就是我的个性使然,茫茫网络中我一直在寻求一个与我性情相近的朋友,无疑,港湾的出现正弥补了我的欠缺。
  
   初识静谧港湾,没有陌生的意外,恍如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他的来访是应该的,注定的。没有惊喜,无须客套,言语不多,贵在心交。他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认真实在,甚至是有些近乎痴的实在。点评我文章的第一封来信,大到文章的结构组织、立意论点,小到文字的语气规范、错文别字。为人为文,不可分别开来,这好比余华的小说《活着》里写到福贵贫贱时习惯穿着破衣短袖一样,给他一件绵绸大褂穿,他也觉得像是鼻涕抹在身上一般的不舒服。我没见过港湾,也和他没说过几句话,但我相信在我们的信件来往中我已经认识到,他就是这样一个认真实在,富有同情心和正气感的人。
  
   这在他的文章《自命题征文—— 死——生命之结束》可以找到他生活的习惯和精神的范畴。“我思考过生命,也思考过死亡”,“每每造访名胜古迹,我总会驻足在一些人们不太注意的角落,或面对一棵枯死的古柏,或面对一栋只剩了残迹的庙宇......”一个内心世界丰富的人,他勃发的情感不一定表现在他的脸上,但在他的心里时刻会涌动潮汐奔流的思考。一花一草一世界,入他眼中来,都不是简单的一种自生自灭的现象---“生命存在,思想便存在”,他思维的触角会如针管一样的锐利触及到生命的灵魂中。所以我说内心情感丰富的人,都会活得有些痴,有些累,他的痴和累是源于他对自然和人类的热爱,他对活生生活着的生命的热爱---“我在活着,实实在在地活着。我不怕活着,虽说活着有点累。”只有对外界事物视而不在、漠不关心的人,才有一种简单浅薄的快乐。你几时见过一个疯子不是整天嘻嘻哈哈地傻笑的?
  
   我们都是凡人,我们没有巨大的能力推进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但一个人活在世上,不能把自己的思考局限于一口井底之中,而无视于外面的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无视于和我们同样的人在红尘中的起伏浮沉。这就需要我们富有人最根本的同情心和正义感。从港湾的这篇文章中,我就可以感受到他所持有的这一点。是的,“死,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肉体的消亡”,他们的是非功过,每一个看在眼里的人,心里都有一个评判的标准。但如果是拿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像“鲁迅先生笔下那在刑场伸长脖子围了一圈,拿着馒头等待蘸血为自己生病的亲人求药的人的身影”那样,“义愤填膺,指指戳戳”,那他们起码首先失去了人的道德准则。对这一点,港湾在文章中作了观点鲜明的抨击,“一阵凉风袭来,我周身打了个寒战,冥冥之中,好像又看到了伍子胥那张暴怒的、写满了仇恨的脸!”
  
   而对于那些殉葬于政治强权游戏的弱女子,三丈白绫结束了的年轻美丽生命,作者给于了极度的同情感。政治是男人与男人之间的游戏,美丽的女人更多是附庸在其中的风花雪月的情感补充。男人在得志时意气风发,一手掌握江山,一手轻挽美人,本无可厚非。但男人一旦濒临失败,就以牺牲女人为代价,置往日的恩情于不顾,把千古的罪名强加在女人身上,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强盗逻辑呢?这里要说明一下,由港湾对杨玉环之死的同情,我作了更多的延伸,也算是我们朋友之间的探讨吧!
  
   关于生与死的思考,生是死的前奏,死是生的结束,在港湾的文章中已经作了深度的诠释。“肉身消灭,只是思想所附着的躯壳的消失,而那作为躯壳之灵魂的思想,仍然在广阔的天宇间飞翔、飘荡,永远地存在着,影响着后继的新的生命”,就是对生与死既是形式上的分割,又是实质上的互存延续的关系给于了恰当的形容。读者唯有领会其中,才可以理解作者的思考所在吧!
  
   繁繁杂杂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对错与否。好在我和港湾的交流不是一次两次了,我相信我在读懂他,他也会理解着我。

文坛.你评我论收录   原创    查看回帖   回  复   


传统媒体或网络媒体转载请注明转自“胡杨林”(www.my510.cn),并付给作者稿费,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