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记
 
 
寒鸦  2007-08-28 00:57   收藏:0 回复:10 点击:1367          

   8月18号,是岳父的七十大寿。协助家里处理寿筵的繁文琐节后,基本就无所事事了,而且我一直不习惯太过热闹的群体活动,加上这里高山茂林纯天然的自然风光,对于长期经受城市烟尘、废气、噪音污染的我来说,有着无比向往的诱惑。于是我拿上一本书,独自漫步在大箕山脉的山林丘壑之间。
  
   大箕山脉是典型的江南丘陵地貌,山势不高,山头群起,蜿蜒绵长。夏秋之交,晚晴之日,远远望去,哪怕是半山之隔,景致各有千秋,真可谓“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了。漫山的植被绿意葱茏,像是精细的人工裁剪好的地毯,包裹着山岚健硕的躯体,沐浴着金色的晚霞,以蓝天作床,白云当枕,酣然就梦。近眼处突兀而起的剑峰,则硬是把身后连绵的山脉挤出一道隙缝来,唇齿吻合之间,斜斜挂上一道勾翘的飞檐,那是一座千年的古刹---龙泉寺。站在我这角度,是看不清“龙泉寺”的全貌的,只听见暮鼓梵音悠悠而起,纯净温和,不染纤尘半丝。
  
   恍然中,我觉得自己是一个不速之客,贸贸然就闯入了一片世外桃源。是自然瑰丽的景致引诱着我本性的向往?还是红尘中的喧闹浮华挤压着我惯性的逃离呢?我无须知道答案。此情此景,于我来说,我只须惬意地放松着自己的身心,任由散漫的脚步,点踏着碎金的阳光,一路向前。
  
   有山无水,山就少一份柔情,有水无山,水则逊一份刚阳,何况这寺庙取名“龙泉寺”,泉之一词从何而来呢?放眼了望,我始终没有发现一条依山而回的溪流,只是那山脚下隐约而弹的流水声,告知我“龙泉”的大体位置。聆听着潺潺之韵,沿着盘旋的小径而下,我仿佛是被一种魔幻的力量感召着,在找寻我生命的初始之源。
  
   小径的落差较大,平坦之处青丝蔓延,脚步轻盈而柔软。陡峭之隅青石倒立,手须拽住草茎,臀部贴近石板,徐徐而下。越往深下走,光线越见黯淡,空音渐炽而寒意陡生。是故王介甫在《游褒禅山记》感慨: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莫过如此吧!
  
   坚持到底,我终于走近了“龙泉”。这是一条静独自在的溪流,两岸的芦苇杂草丛生,彼此交织渗透成一条长长的“虹桥”,几乎掩盖了“龙泉”的整体,也遮挡了外来的阳光。我找了一块大青石歇息,偶尔冥思,偶尔静坐,无边的静谧慢慢侵袭着我的肌肤。恍然间,我已忘却身在何处,尘世间的沧海桑田,不过是“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这是一幅声景并茂的画卷,两道巨石相夹的缝隙,溪水奔流而下,扭成一道圆形的水柱,然后散布开来,沿着斜长石面徐徐滑落,再跳入一米落差下的水凼中,溅荡起回旋的浪花。水流的音韵,由初始的激荡轰鸣,到中途的轻抚慢捻,再到最后的盆倾玉碎,宛如一曲流韵华章,高低不整而跌宕有致。
  
   在我歇息的大青石下面,是幽深宽阔的河谷,潺潺而下的溪流,在这里迂回盘桓,圈出一轮轮小小的旋涡后,再一路东去。一捧芦苇垂吊下来,随风上下轻点着水面,时不时就引来了调皮的鱼儿上翻下沉,抢着啄啄几口苇尖。我偷偷从壁沿间扣出一小石头,然后迅速丢入水潭中,惊动的鱼儿尾巴一翘,甩上一串旋子,逃入石缝里,再转过身来,露出小小的眼睛来,打量着水面的动静。
  
   正当我陶然其中昏昏欲睡时,妻子的喊叫声隐约传来,催我回家。抬头看天,不觉天色将晚。我站起身,拍了拍衣服上的草絮,沿着来时的小径返回。蓦然间我回首“龙泉”,我的依恋之情还在,而“龙泉”依然如故,没有丝毫挽留我这游客之意。
  
   “林泉非我所居”,再美丽的景致,我无法带走,生活在尘世中的我,最终还得回到属于我的生活空间中来。正如眼前的这条溪流,它的生命只能属于美丽的大自然,而不是为了仅仅取悦于人类的欣赏而存在。人类一切强行违背自然规律的占有和修饰,只不过是对大自然的一种亵渎和摧残罢了!

文坛.在 路 上收录   原创[文.在路上]    查看回帖   回  复   


传统媒体或网络媒体转载请注明转自“胡杨林”(www.my510.cn),并付给作者稿费,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