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不是痴情人
 
 
三公主  2007-06-16 21:47   收藏:0 回复:1 点击:3248          

  
  
   《红楼梦》是举世嘱目的一部名著,它的内容、它的作者,乃至它的里面的主人公都已在人们心目中定格。书中之“十二钗”和男主人公贾宝玉的名气比当今现实社会中任何有影响的人物都有过之而无不及。韩寒与郭敬明如今虽然炒得火热也不过是一霎那的流星,而贾宝玉这颗人类精神长河中的路灯像一颗明珠永久耀闪着奇异的光芒!
   宝玉像谁?没有一个人能准确、形像地给出一个答案。说句不客气的话,就连作者曹雪芹自己都没办法把这个人物给丰满、完全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尽管作者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用大幅度的笔墨来描述这个人的服饰,这个人的饮食起居,以及这个人的心理和行动多少次所谓“荒唐”的举动,都不能满足人们心目中那个活生生的充满七情六欲的仙凡合体的真实贾宝玉!这里可以分析一下他是什么人——
  宝玉的音容笑貌自然不用提:是天上没有、人间无双的美男子。论起他的心灵,最是纯得尘埃不沾,一副净洁的童子心性,这副小孩儿的童心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格格不入,他向往的是自由快乐美好的生活。他的行动总是不由自住地随着他的心,随着他的种种不肖行为呈现在所有认识他的人面前。譬如他在王夫人屋里调戏金钏儿,其实那不叫“调戏”,那本是少年孩子间地无意识的顽皮,可是王夫人却认真了,结果活活把金钏儿逼得跳井而死。自此宝玉内疚藏心,终于在凤姐生日,家里大办宴席之时,偷偷跑到城外专门去悲悼金钏儿,最后还是经过黛玉点拨开化,他才得以日渐释怀。
  金钏之死只是其一,晴雯之死,也是因为他素日净说些小孩儿家没遮拦的玩话,传至王夫人耳中,结果又害死的一条人命。从这里,我们可以把王夫人喻为当时社会的统治者,而贾宝玉作为反抗压制的新兴自由主义代表者,一次又一次因为自己的“自由行为”而遭到镇压,这也正预兆着他和林黛玉后来自由恋爱的反抗也会同样不可避免以失败而告终。
   金钏之死、晴雯之死、黛玉之死,都和贾宝玉有紧密的联系。她们的屈死,不可能不使重情的贾宝玉无动于衷。我想只要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无论是谁,有那么多的异性为自己真情而含冤死掉,那这个人在今后的人生途中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点情感的创伤。那么从这儿看来,贾宝玉最后“出家”或者为死者“殉情”都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儿。因为若是换了我们中任何的一个人,也会这么做,甚至比贾宝玉还要痴情的壮烈!
  我们列举了几位女性人物,难道只是想证明贾宝玉是个“恋爱油子”,除了谈情说爱就没有别的正经事儿了?不,我们只所以觉得贾宝玉身上女孩子味太重,那是因为我们的视线角度侧重于大观园、侧重于作者正面描述的爱情描写,以至于给我们的幻觉印像是:贾宝玉是个纯粹的色鬼!整年整日卧居在美丽的大观园,沉浸在女孩儿的王国中不愿意自拔……其实你只要从这部书中的任何一处(当然除了大观园)着眼,就可以窥得贾宝玉在别处的着陆轨迹。
  譬如宝玉和蒋玉菡在一处的吃酒;和柳湘莲的接拜;和秦可卿之弟秦钟的交往;以及和戏子棋官的认识……可见贾宝玉的江湖朋友并不少,而且交情都不是一般。这可以从宝玉挨打看出:那时黛玉哭着去看他说“你可都改了吧?”(为棋官之事挨打)宝玉叹道:“你放心,我就为这些人死了也值!”“这些人”指是谁?还不是贾宝玉平素接交的那些朋友。被父亲打成那样,不但不招出朋友,而且还说“为朋友去死也值”的话来,可见他根本就不服父母的家法管教;可见他不仅在爱情方面重“情”字,为朋友也是讲义气之人——这也可从他料理秦钟的后事上看出来。
  一位重情重义之人是不能用“痴情”二字来简单概括的,也不能用“多情”二字来轻薄他。这里面包含的意义太多太多,不知你会不会发觉:贾宝玉有时候就是你另一个自己……!
  

原创[胡杨论剑]    查看回帖   回  复   


传统媒体或网络媒体转载请注明转自“胡杨林”(www.my510.cn),并付给作者稿费,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