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守承诺
 
 
寒鸦  2006-08-04 18:25   收藏:1 回复:15 点击:1571          

   我发觉自己许多时候,写作的灵感大抵如此:刻意着想写一篇美文出来,翻阅着案台上书籍,搜索脑海里的词句,大多时候依然是江郎才尽,笔法枯燥。而往往不经意着看见一句话,或者一段文字,一件事情,就能激发我本能上创作的热情,有不及时不吐不为快之感。
  
   午后无事,翻阅一本存放已久的书《幸福是禅》,第二篇是白岩松的散文《人格是最高的学位》,里面讲叙了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先生的一则小事,让我无端的沉思良久。在以往读过季先生自己的散文和关于他的散文中,已经多方面了解了季先生学识上的渊博和人格上的魅力,大多震撼人心的大事情,模糊中也记不清楚几多了。而下面的这则发生在先生身上的小事,我想将会在脑子里盘旋很久。
  
   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也是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帮忙照看一下自己的包裹,而他自己可以轻装的去办理开学的所有手续。老人爽快的答应了,这学子一去,许是需要忙的事情太多,一耽误就是近两个小时,等他归来时,老人还在尽职尽责的看守着他的包裹,走的时候笑容依旧,无怨无悔。
  
   几日以后是学校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奇的发现,那天那位替他看近两小时包裹的老人,居然是著名的学者,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先生。
  
   我们可以想象当时学子是一种什么样的惊讶与感激之情:一个是刚入校门的年轻学生,一个是学名远播,震烁海内外的著名学者,而后者能不居高自骄,为信守一个承诺而默默的帮助一位年轻的学子看守近两小时的包裹。这种行为无疑是学者崇高的人格魅力的体现,无疑将对后学者的人格修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难怪白岩松会如此感叹: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生活中我们一样有着自己信守承诺和践踏承诺的事情发生。
  
   记得我有一次承诺我儿子:如果他坚持一个月,每天上午学习三个小时,我就答应给他买他向往已久的学习游戏机。开始的时候我还经常提醒着他,后来慢慢的自己淡忘了,而儿子一直没有忘记他承诺我的事情。直到整整一个月后,他完成了答应我的学习的诺言,自然会向我索取游戏机,而我早都忘记到爪洼国去了。儿子当然不能把我怎么样,我对他有着绝对的控制权和取舍权,除了一脸的失落和无奈,他的反抗显然是薄弱无力的。
  
   工作中也有一件事情记忆犹深:一天清晨上班的时候,接到一个客户的电话报装计划,听声音是一位老人,我答应他半小时以后赶到他家。其实我是记得这事情的,一来因为有点事情耽误了,二来也因为天气太热,当然更有着无所谓的心态吧,迟迟的等到快吃中饭的时候才赶到老人的家。当时我一进门我就感觉老人的神情有点病态的样子,老人轻微的责怪我几声:“孩子,如果你不能及时赶来的话,最好通知我一声,以免我在家等着。我本来还要去打针的,怕耽误你的时间就一直在家里等着你来。”老人忍着病痛信守了他的承诺,而我呢?我就可以因为我能控制他的装机时间,而不遵守相约的诺言了吗?
  
   人在中年的时候,是人生成长阶段最关键时期,也是最佳创造事业,磨练阅历时期。这时候的人,无论在身体上和才智上,都已经走向成熟,都在完善着人这一生品质与修养的高低,而信守承诺无疑是完善过程中最根本的基础与出发点。试想一个毫无诚信可言之人,还有什么品质与修养可言?还凭什么取信于亲人,师者,朋友,上下级的帮助,而让自己取得成功呢?
  
   儿童往往因为能力有限,且经验不足,加上贪玩的天性,不信守诺言是可以原谅的。但他们一般能够做到,因为他们思想单纯,相信美好,成就希望,他们能守住承诺。老人往往身体欠佳而行动不便,心有余而力不足,不遵守承诺是可以被理解的。但老人一般也能做到,因为他们历经沧桑,珍惜美好,以人格的魅力影响年轻一代,他们坚守着承诺。而我们年轻一代,承接着上下两代人的希望,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却往往有着太多浮躁的理想,太多虚荣的诱惑,太多挥霍的青春,太多搪塞的理由,而导致随便的许诺再随便的践踏诺言,给人华而不实的感觉。这种随意性对任何一个想成功的人来说,是百害而无一益处的。
  
   古人云:人无信,而百事可为。一个不讲诚信之人,是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得出来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为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是啊!走过这三十多年的岁月中,自己许下过多少诺言,而有多少次践踏了诺言,有多少做过的事情愧对了亲情友情爱情,自己也该好好“三省吾身”吧!

文坛.百味人生收录   原创[文.百味人生]    查看回帖   回  复   


传统媒体或网络媒体转载请注明转自“胡杨林”(www.my510.cn),并付给作者稿费,否则即为侵权。